贪食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患了神经性贪食症,她10次偷窃便利店食物
TUhjnbcbe - 2023/1/27 16:59:00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这是检察官对心心(化名)的第一印象。看着眼前这个文静内敛的女孩,谁都无法将她与那个在便利店内偷窃食物的人联系在一起。

家庭支柱,心力交瘁

心心曾是一名普通的公司员工,她有着同龄人对生活、对美丽的追求,却也比同龄人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她在本地没有住房,只能和父亲、奶奶挤在一起,因为父亲没有稳定工作,奶奶年纪又大,所以家里的经济重担就落在了心心的身上。加上她的母亲在外地,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心心每月还要给母亲寄些生活费。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本就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的心心又被诊断出患有进食障碍,这对生活拮据的她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进食障碍,误入歧途

所谓进食障碍是一种本能行为障碍,指的是饮食异常,具体表现有食欲减退、食欲亢进、拒食、异食。其中食欲亢进表现为进食过度,暴饮暴食。多见于神经性贪食症、精神发育迟滞和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躁狂症和解离(转换)障碍。

心心对检察官说,自己就属于神经性贪食症,经常会有发作性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行为。在一段固定的时间里,她会比其他绝大部分人在同样条件下吃更多的东西,并且在进食过程中会有失控的感觉,比如感到想停下来不吃很困难,想吃的时候没东西吃会很狂躁等。她也曾尝试过去精神卫生中心求医,却因无法负担昂贵的医药费,而中止了治疗。

心心向检察官坦言,她的病让她不可遏制地想要进食,手头的拮据却无法提供自己更多的食物。直到有一天,她在自己住处附近的地铁便利店内看到有人趁店员不注意偷偷将货架上的商品放入了自己的背包内,然后疾步离开了便利店。

他人“堂而皇之”的偷窃行为让心心也萌生了“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拿点吃的回去”的想法。生活的压力与对食物病态的欲望,最终没能让心心守住自己的底线。某日,当看到店员在忙于收银时,心心将手伸向了货架上的一袋面包……

心心说,那一天,她像之前一样走进便利店,趁店员不备将一瓶饮料、一袋水果、一个三明治放入了自己的背包内,只是这次当她走出店外,巡逻的民警拦住了她的去路……

心心被当场人赃俱获。到案后她还如实交代了自己曾在一年内多次盗窃多家便利店商品的事实,并交代自己曾因盗窃被公安机关行*处罚的情况。经查实,心心的盗窃行为合计共近十次,已构成盗窃罪。

细致调查,厘清事实

发现心心患有神经性贪食症后,检察官第一时间就需要确认心心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经精神司法鉴定证实,心心患有进食障碍,但对其盗窃行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且具有受审能力。因此,心心需要对自己的多次盗窃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检察官还专门查阅了进食障碍的相关知识,了解到进食障碍的原因主要与遗传、个体人格特征、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如工作学习压力较大、生活空虚无助、缺少家庭关心或家庭过度保护等,均可能会促发进食障碍。

同时,检察官通过心心的父亲了解到,心心在高中时就被诊断为患有神经性进食障碍,为此还休学了一年。心心的父亲说,自己带心心看过心理医生,并吃了两年的药。但医生也告诉他们,这种病到目前为止还治愈不了,最多只能用药物来控制一下,但效果很不明显。

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父亲没有继续带心心就诊,只是平时在家尽量让她控制饮食。但在家以外的地方,女儿工作的时候,她的身心状况怎么样,他都不怎么过问。最后,心心的父亲坦言,自己对女儿的关心确实不够,以至于让她走入了歧途,并表示以后自己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女儿身上。

认罪认罚,改过自新

“检察官,我知道错了,我现在非常后悔,我愿意认罪认罚,我也会向店家退赔所有我偷窃的商品,请再给我一个机会吧。”

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检察官觉得有必要对心心进行释法说理和心理疏导。在细致的工作和耐心的疏导下,心心对自己所有的盗窃行为均供认不讳,并自愿认罪认罚。在审查起诉阶段,心心也向所有的被害单位退赔了所有损失。但同时,因为心心的生活压力大,且又患有进食障碍,检察官也不得不考虑到她之后是否存在再犯的可能。

心心告诉检察官自己在取保候审期间已找到了一份收入还算不错的新工作,自己没有再实施过盗窃行为。新的环境、充实的工作和来自家人的关心,缓解了心心的身心焦虑,她贪食的病症也稍有改善。心心向检察官表示,自己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工作也很努力,并表示自己一定会改过自新,好好生活,绝不再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

来源:周到

1
查看完整版本: 患了神经性贪食症,她10次偷窃便利店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