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将至,很多女生都准备了好清凉透气的衣服,可转念一想,身上的脂肪还没甩掉,穿什么衣服都不好看。于是有人选择“摆烂”,谁爱穿谁穿;有人选择做刘耕宏女孩,每天跳“本草纲目”来减肥;但也有人选择了一条百害而无一利的捷径——那就是“催吐”。
前两年央视曝光了“催吐管”,一位女子为了减肥将所谓的“仙女管”插入胃50厘米进行催吐,该女子称在长期的暴食催吐下已经造成电解质失衡,并且出现手麻发抖、脸变宽,甚至出现昏厥现象。
在“兔子”群体中有些人这样写道:
“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眼睛不大,身材又高又壮,有时候对自己很不满意,照镜子时经常后悔自己哪一顿又多吃了什么东西,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尝试减肥,最后却不了了之。然后过一阵子又会再次进入这个循环。”
“我每天吃东西都会记录体重和食物的热量,我曾经试过几天没有吃碳水。我很疲惫,但是我控制不住……终于有一天我的体重达到了理想目标,我却疯狂吃东西,拼命往嘴里塞各种高热量食物,直到感觉肚皮快要撑爆了才停下来。”
“别人觉得是美食,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折磨。”
暴食、催吐、厌食等行为都是进食障碍的表现之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有这些行为就一定有进食障碍。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目前严重进食障碍疾病包括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nervosa,AN)、贪食症(bulimianervosa,BN)和暴食症(bingeeatingdisorder,BED)3种,通常与抑郁,焦虑,成瘾等精神障碍共存。
我国进食障碍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增加,年轻女性比年轻男性更容易患进食障碍。近年来,“以瘦为美”、“中小学生节食减肥”等现象愈演愈烈,青少年对容貌和身材的焦虑呈放大、蔓延之势。
在一篇报道中,有的受访青少年表示自己主要是受网络文化等影响,追求“超模身材”。而在这一帮扶群体中,很多人是因为体形被家人或同学、朋友嘲笑,或有一些此类创伤的经历。其他青少年同样表示减肥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对身材的不满意和身边人的负面评价。
不过,追求身材完美其实是非常正常且普遍的现象,但当“过分追求身材完美”时,可能你已经患上了进食障碍。那么究竟有怎样表现的人才算是进食障碍患者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患有进食障碍的人群呢?
进食障碍的分类
神经性贪食症
①反复发作暴食,以两小时内摄入异常大量的食物为特征,发作时伴有进食失控感;
②为防止体重增加,反复采取不恰当的补偿行为,如,自我引吐、滥用泻药、禁食、过度锻炼等;
③通常,暴食及不恰当补偿行为每周至少两次,持续三个月;
④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