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食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药学科普
TUhjnbcbe - 2022/2/26 18:32:00

抑郁情绪几乎人人都经历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多放松、多活动、多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情,数天就能恢复过来,这是生理性的抑郁,如果抑郁情绪持续时间过长、程度过重、抑郁情绪与处境明显不相称,那么你就可能患上抑郁症了。上一篇文章我们对抑郁症、治疗方法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来重点谈一谈怎样选择抗抑郁症药物及注意事项。

抗抑郁药物的分类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也有M1、α1和H1受体阻断作用。代表药:丙咪嗪、去甲替林、阿米替林、多塞平、氯米帕明、地昔帕明等。

四环类抗抑郁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强中枢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的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代表药:马普替林、米安色林等。

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选择性抑制突触前5-羟色胺能神经末梢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而获得疗效。代表药: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

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有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作用。代表药: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的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NaSSAs):通过增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能的传递及特异阻滞5-HT2、5-HT3受体,拮抗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突触前膜α2自身受体及异质受体而发挥作用。代表药:米氮平等。

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及再摄取抑制剂(SARIs):通过拮抗5-HT2受体,兴奋其他受体尤其是5-羟色胺1A受体而发挥作用。代表药:曲唑酮、奈法唑酮等。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DRIs):抑制神经元对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代表药:安非他酮等。

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减少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多巴胺的降解,增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多巴胺神经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代表药:吗氯贝胺等。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5-HT2C受体拮抗剂:阿戈美拉汀等。

复方制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等。

如何正确选择抗抑郁药物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药物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及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这两种作为新型抗抑郁药相较于传统抗抑郁药更为安全,副作用更小。

SSRIs

氟西汀:进食障碍(贪食症、厌食症)的首选药;对强迫症以及少动少语等阻滞性比较明显的抑郁症效果较好。

帕罗西汀:它是各种焦虑症的首选药物;对恐怖症、强迫症疗效也很好。如果停药的话,慢慢减量,不可一下子停用。

舍曲林:儿童抑郁症的首选药,副作用偏小;对老年抑郁症,伴有心脏疾病的抑郁症比较适合。

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副作用少,是老年抑郁症和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症的首选药。

氟伏沙明:难治性强迫症以及儿童强迫症的首选药;有助眠的作用,作用于褪黑素系统,对伴有失眠的抑郁症患者较适合;治疗强迫症效果好。

SNRIs

文拉法辛:对于躯体不适主诉较多的抑郁症是首选;对于重型抑郁疗效较好。

度洛西丁:对于迟滞性抑郁,伴有疼痛明显以及躯体不适主诉较多的抑郁症是首选的药物;抗焦虑效果也不错。

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注意事项

抗抑郁药物多数需要至少2周才会有显著的情绪反应,12周后才会有完整的治疗效果。

能引起嗜睡,在从事驾驶、仪器操作或其他要集中精神才能完成的操作时应谨慎使用。

应避免与酒精或其他能引起嗜睡作用的药物合用。

患者及家人要警惕患者出现行为异常、病情恶化或自杀倾向。一旦出现,应立即通知医生。

由于存在症状反弹和戒断综合征的风险,这类药物不能突然停止使用。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在单胺氧化酶使用的14天内不能使用抗抑郁药物。另外,多种抗抑郁药物同时使用时,会增加5-羟色胺综合征发作的风险。

总结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它可治疗、可预防,预后好。大家应消除偏见,正视抑郁症-情绪的感冒,积极求医,积极治疗。

抑郁症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症状缓解后还需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不可自行停药,配合心理治疗,对于抑郁症的恢复,效果更好。各种抗抑郁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以及首选适应症,请务必系统治疗、规范治疗。

健全的性格是抑郁症预后好、不复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完善性格,是防止抑郁症复发的核心点。

建议广大患者多学习各种精神卫生常识,做到患病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减少病痛意义重大。

小贴士

希望更多人能正确认识抑郁症,给予抑郁症患者更多的关爱与陪伴,帮他们走出“心灵感冒”的困境,驱散阴霾,迎接阳光、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与行为神经病学组.医院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49(12):-.

[2]林蓉.药学专业知识(二)[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娄月,胡建.曲唑酮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的专家共识[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19(1):6.

文字:王雪蒋燕芬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王雪

审核:胡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