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食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肥胖患者与网瘾少年之烦恼
TUhjnbcbe - 2021/8/19 11:00:00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皮肤 http://nb.ifeng.com/a/20180523/6600898_0.shtml

在我年幼无知,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的父亲教导给我一句话,我至今都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对别人评头品足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并非每个人都有过你所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上高中的时候,班上流行玩英雄联盟,有一群同学总是会逃校出去包夜上网,用的是偷天换日的计谋,干的是飞檐走壁的行当,怀的是攻城略地的雄心,从网吧出来见到的都是凌晨五点钟的太阳。

甚至有同学多次被老师抓住批评之后依然死不悔改,屡次出去,屡次被抓,最后创下了“七连包”的记录(连包七夜)……

还有些人明明就已经在人前做出承诺,拍着胸脯说从今天开始再也不玩游戏了,结果你可以在下一周的同样时间听到他们说出同样的话。

后来高考完,我入坑了王者荣耀,等我重蹈他们的覆辙时我才能够理解当时同学们的行为,我才能体会那种对游戏“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深切思念。这也就是为什么开头要引用《盖茨比》里面这句话的原因,如果你没有网瘾,那你可能会觉得我接下来要说的都是矫揉造作,因为用你的一句“意志力薄弱”就可以覆盖所有沉迷游戏的人。

摆脱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已经在上面投入了小时的时间了,“风陵渡口初相遇,一入农药误终生”。有人说如果你想判断一件事情到底值不值做,就把它换算成你喜欢的东西,对我来说,八百小时意味着看完《莎士比亚全集》+《博尔赫斯全集》+《卡尔维诺全集》+《马尔克斯全集》,还要加。但这显然已经是“往之不谏,来者可追”了。

但我知道还有人摆脱不了,他们跟游戏殊死相搏结果力不从心败得体无完肤,他们在日夜颠倒的日子里做着违心的事情虚度光阴,他们对自己的反反复复自责懊恼。我也知道他们不一定有我那么好的环境(我的室友基本都不玩游戏),所以我想分享一下有关“戒游戏”的事情,不过我要事先说明,我并没有对游戏做一个是或非的价值判断,只是当游戏影响到生活和学习的时候,如果你想要戒除它希望可以从下文找到一些经验和帮助。

不过让我们先来谈谈减肥。

饮食心理学上介绍了一种现象,就是当肥胖患者下定决心想要节食的时候,往往只有少部分人做到了他所期许的目标-----也就是少吃,而大部分的人在下定决心节食后反而吃得更多了。

Why?

有心理学家把饮食者在心理维度上分为两类,限制性饮食者和非限制性饮食者,其中,限制性饮食者总是对他们要吃的食物量加以控制,他们会长期节制饮食,会为食物问题产生焦虑,那为什么他们在节食后反而体重却会增加呢?这是因为当限制性饮食者解除限制的时候——也就是当周围环境让他们可以取消对食物的限制的时候,他们就会暴饮暴食高热量的食品。特别是当生活中有应激事件出现的时候,肥胖者一旦遭遇挫折和不顺,或者是自尊受到伤害,解禁的现象就会出现

这样的结果导致的是,虽然限制性饮食者长期严格要求自己节食,甚至有的人“过午不食”,你常常能看到他们会晚上饿得肚子疼但是就是不吃饭,但你也可以看到他们偶尔会暴饮暴食一次点三个披萨的现象,所以实际上他们吃进去的食物总量比以前还变多了。而非限制性节食者反而因为没有承担过多的心理压力,所以他们吃了就吃了,也不会有什么负罪感,他们可能每一顿吃的多一点,但是很少会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这对机体的消化是有好处的。

长期节食的心理效应对大多数肥胖者造成的影响不是体重减轻反而是体重增加了。

而这在游戏对应的现象就是——想戒游戏的人在戒游戏的这段时间反而比以前不想戒的时候玩得更多了。这样的一个反馈效应就是对自己自控力和自信心的把握缺失,明明自己就已经下定决心想要戒除坏习惯,却还是屡不悔改,甚至比以前做得更不好了。是不是我本来就是一个意志力薄弱的人?这样的自我怀疑态度会导致自己在下一轮诱惑出现的时候变得更加容易屈服。

OK,证明我并没有跑题后,我们继续谈减肥。

长此以往的这样一个下场就是——饮食障碍。

第一种饮食障碍是暴食症,(这个和“七宗罪”里的暴食症有一点不一样),暴食症患者在疯狂进食的时候常常伴随着精神和身体上的强烈痛苦,也就是说,他们明明就十分焦虑和痛苦,却还是控制不了往自己嘴巴里面不停塞食物。

而这种心理在我戒游戏的时候也同样出现了,显然我玩游戏的时候就非常焦虑和痛苦,身边有着那么巨大的学习和竞争压力,但我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再来一局”,有时候一玩就是从下午到晚上,打乱自己所有的学习和生活规律。

我管这叫暴玩症,暴玩症患者在玩游戏的时候常常伴随着精神和身体上的强烈痛苦,但是他们却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点开一局又一局的游戏。

接下来是另一种饮食障碍,叫做厌食症,高水平的形体不满会让人有风险患上厌食症,这种玩家在生活中就是那种已经瘦的可怜但却依然说自己要减肥的人,我们吃饭的时候TA在吃胃药,你可能会觉得他们只是在秀优越,但其实很可能的一种情况是他们患了轻度厌食症。

那放在游戏里要怎么说呢?就是当网瘾少年戒除网瘾之后,他会对网瘾产生一种恐惧感,以至于像我现在这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什么游戏都不敢玩了,从而产生又是我编造出来的一种叫作“厌玩症”的现象。(虽然我还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现在把这个概念做一个延伸,限制性行为者和非限制性行为者。

我们往往会觉得,限制性行为者会在限制的方面比非限制性行为做得更好,其实更多情况下结果恰恰相反,那些想要节食的人实际上反而吃得更多了,那些想要戒游戏的人实际上反而玩的更多了。

这是因为,当在现实中情绪遭受到挫折时,人们往往会通过解除禁忌来释放自己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因为破除禁忌是释放压抑的最快途径(但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那么解禁什么呢?对游戏上瘾的人来说,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就是游戏,而对肥胖的人来说,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就是吃。

对严格行为的这种预期本身就是一种压力,而在压力环境下人们往往很难有很好的自控力。

那么如何去应对这种现象呢?难道不戒游戏了吗?

当然不是,只是我们要走一条“特色主义戒游道路”,(不是杨永信那一条),我认为要从认知和行动层面进行改变,也就是改变归因和寻找替代。

网瘾者一般会把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失败或者不顺都归因于游戏上瘾,但戒除网瘾的人都是在生活中找到了别的乐趣支撑的人。而肥胖者则把这些归因于吃,但实际上减肥成功的人基本上都是靠运动配合节食瘦下来的。

错误的归因会导致“吸烟有害健康”式的错误的恐惧管理,人们调研发现:在烟盒上印上“吸烟有害健康”这样的警告字样并没有让烟的销量和吸烟者减少,因为人们在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的时候确实对吸烟产生了恐惧,但是如果在使人产生恐惧的同时却没有提供给他们一种解决恐惧的有效办法,那就会产生“那又如何”的心理效应。

对,吸烟是有害健康,过度玩游戏是会影响学习成绩,但那又如何?就好比(当然这不是真的)我知道自己长得丑不好,但在你告诉我怎么才能变帅之前,我要让自己感到好受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忽视掉这些后果。对,我知道这些都不好,但我暂时无法改变,所以“那又如何”?

这种不恰当的恐惧管理最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在人前,限制性行为者往往会为了自己的诚信形象而遵守自己制定的目标,但是在独身的时候,他们反而会因为压抑而去更大程度地做伤害自己的事。最后的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玩也玩了,自信心也没了。

所以还要找到替代,有句话叫“除去荒草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田里种上庄稼”。如果在戒除游戏以后你没有及时找到可以替代的事情来做,那么游戏就还是会有它存在的价值,明明就已经一星期没玩了,但是今天好像没什么事,我做什么好呢?于是“玩游戏”又第一个出现在你的脑海里,成为了你考虑的首选。

你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也还是会想到它,于是就会出现戒断反应,如果你看过《肖申克的救赎》的话,你应该很能理解里面的老布鲁克斯为什么会因为离开监狱后没有人看着他而撒不出尿。

我有个表哥以前也很喜欢玩游戏,但现在工作了他也不玩游戏了。不仅仅是因为忙了,而且还因为他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我有个同学以前也是LOL的铁粉,但是现在也不玩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开始看网络小说了……(虽然这看上去是在“拆东墙补西墙”……)

还有个朋友以前也超爱玩游戏,后来不玩的原因是因为他脱单了,脱单了,脱了……

所以戒游戏最重要的是找到娱乐的替代品,用其它有趣的事情去充实自己,当你能在其他活动中找到乐趣和慰藉的时候。你也就自然而然不会想要去玩游戏了,因为它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记住,运动是肥胖的克星,而充实是游戏的天敌。

有关戒游戏的经验性分享到此结束了

如果想要获取其它技术性支持

你可以看

自控力之那些年我们一起辜负的寒假计划

文/流年忘返

图/网络

喜欢的话可以点赞、

1
查看完整版本: 肥胖患者与网瘾少年之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