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食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请不要让孩子过得很不快乐
TUhjnbcbe - 2025/5/30 3:13:00

我看过形形色色的个案,我很疑惑为什么这个孩子会让我如此筋疲力尽。我住的地方和办公室都位于一处中上阶层的社区,这里的父母均受过教育,也很注重教养,但都显得忧心忡忡,且看得出来他们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

这是一个富裕的社区,社区里的青少年都备受父母关心且经济优渥,但不少上门就诊的青少年却展露出明显的情绪失调综合征:上瘾、焦虑、忧郁、饮食失调和各种自残的行为,其他青少年则表现出令人费解的“不快乐”,而且很难量化他们的征状。

事实上,这些年轻人在生活上有些层面是非常富足的,却也掩盖住了其他方面的缺陷,就像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学校舞会时却觉得自己很笨拙,或是受欢迎的篮球队队长私下却会辱骂母亲,或是身材苗条的返校节皇后老觉得自己是“胖嘟嘟的丑小鸭”。

饮食失调的女孩对母亲的关心感到愤愤不平,并且不断重复着自己的厌食或是暴食!自尊心低落的女生不断替换男朋友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这一代青少年对于两性交往的定义实在令人瞠目结舌;男孩借由吸毒来逃避忧郁空虚,结果却因为滥用药物而被送进戒护中心戒除药物。

如此多的青少年都有明显的情绪引起的疾病,像抑郁症、情绪失调、饮食失调,以及滥用药物等,家族中通常也有抑郁症、躁郁症或酗酒等病史,他们“看起来”焦虑不安、成绩普遍不佳、人际关系不良、行为伤风败俗。当这些孩子被硬拉来接受治疗时,他们的父母也都吓坏了。

这些青少年多半都是一副很正常的模样,日常表现也许有几项不寻常之处,例如,使用药物、意志消沉、学校表现不佳或行为不良,但通常无伤大雅,因此他们的父母对于孩子主动要求心理咨询通常会感到很惊讶。但若因此就诊断这些孩子有情绪方面的疾病则是过度曲解,这些孩子并不像其他已确定患有严重问题的孩子,拥有那种疲惫不堪、衣衫不整的凌乱外表。

不过,他们会痛苦地抱怨压力太大、遭受误解,并觉得焦虑、愤怒、哀伤和空虚,尽管一开始他们看起来并不符合临床诊断的标准,但他们千真万确过得很不快乐。这些青少年多半都很难清楚地表达让他们觉得痛苦的原因,不管是抱怨或陈述的方式都透露着茫然,他们会说自己“无所事事”,或“内心空虚”,或“没有原因,就是不快乐”。他们明白自己生活优渥,但对自己的幸运际遇并不会感到丝毫高兴,俨然缺乏年轻人特有的热忱。

经过访谈,这些青少年的焦虑状况突显出来,其中不少孩子都有忧郁、焦虑、恐慌和愤怒的情况,很多孩子会将诸如割伤、非法用药或暴食症等自残行为隐藏起来,不让父母和同伴发现。这些年轻人都大到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心理上也有认知,但似乎不太了解自己,他们缺乏融入真实世界的能力,容易感到挫折或陷入冲动,行事往往不考虑后果,无论是面对艰难的任务或是日常生活作息,完全仰赖父母、师长、教练和同伴的意见。即使具有自主的行为能力,学业成绩也不错,就是很没有创造力或令人觉得无趣,常抱怨生活无聊。

生物本能使然,当父母感受到孩子的脆弱无力时,他们会努力保护后代不受挫败或失望的折磨。因为害怕孩子不够坚强,无法达到一般社会的要求,譬如做功课、遵守宵禁、整理房间、一起吃晚餐,所以父母定下的生活纪律越来越松,甚至荡然无存。由于舍不得孩子辛苦,父母转而只希望孩子学业成绩和课外活动表现要出色,但关于家庭责任的期望却低到不行,这样不均衡的期待导致孩子们习惯等待有人“帮忙收拾烂摊子”,而不是自主学习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或管理时间。

父母求助于家教、教练、咨询辅导和精神治疗师,为的都是增进自己最看重的学业和体育上的成就。孩子们虽然看起来被动而且漠不关心,他们的父母却典型地极度担心和过度介入,对孩子的物质需求予取予求,希望能够买到孩子的服从,达成父母设定的目标,转移孩子过得并不快乐的注意力。

也许针对这类青少年的问题,许多持粗浅见解的人会不以为然,认为这些孩子只是被惯坏了,或是父母过度溺爱所致。虽然我也很想对这些青少年的问题直接一言以概之,但我明白这些遭受父母彻底干预,虽然物质、教育方面都不虞匮乏的孩子所面对的问题有多令人困扰。

尽管这些孩子外表光鲜亮丽,但不管穿着怎样、开什么车、成绩好坏、是不是个风云人物,他们的青春期过得一点儿都不顺遂。一丁点儿的挫折就会让他们陷入慌乱中。这几年来,开始面对越来越多原本在他们的优渥成长环境中不会面对的青少年问题,这些孩子既幸运且基因优良,既聪明又有天分,父母普遍专心投入养育工作,经济宽裕的家境让他们拥有比别人充足的资源和机会。

按理说,这些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上应该是昂首阔步,但却走得跌跌撞撞。就像所有做牛做马,拼命给孩子更好生活的父母一样,我也曾经以为那样的投入、机会和金钱有助于让孩子享有更健康的情绪。然而,我的日程表却逼着我反向思考——物质的富足以及父母的过度介入,或许反而是造成这些生活富足的孩子不快乐和脆弱的原因。

就在我“恍然大悟”这些天之骄子之所以会出现意料外的不快乐与脆弱的同时,我发觉自己深受自残病人以及他们透露出的绝望信息的影响,因为那两个令人震惊的简洁字眼“空虚”,已经捕捉到很多青少年病患所面临的困境。到底是哪方面感到“空虚”?我遇到的很多病患都拥有师长、教练,以及集三千宠爱与资源于孩子一身的父母。矛盾的是,大人表现得越关爱,青少年病人就显得越空洞。由于外在饱受溺爱、呵护、压力,以及无微不至的管理,我的小病人反而在不知不觉中被剥夺了内在成长的机会。物质的富足以及父母的过度介入是造成孩子不快乐和脆弱的原因!

不断干预孩子的父母,与支持孩子自行解决问题的父母相反,他们会阻碍童年及青春期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发展出自我的意识。自主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独立,再加上能力与人际关系,一般认为是人类天生的需要,它们的发展是心理健康的基石。在一个充满支持与尊重氛围的家庭,面对并学着处理越来越复杂的个人和人际挑战,孩子们更需要做的是培养“自我的意识”。

我是幸福孕孕,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有爱有思想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不要让孩子过得很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