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在高楼,有人在深沟,总有人处在一些昏暗的角落里,做着一些自身不可控的事情。
1.失控的进食行为
比如说暴食。
都知道暴食不好,外表上会让我们变胖,内在的,会让我们的胃变坏,落下一辈子的胃病,甚至还会患上抑郁症等等。
但关键是怎么克服呢?
首先,我们来想一个问题。
为什么会暴食?
而且每次都是暗处暴食,而很少是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食?
2.归根究底
暴食的人要么就是一直在节食,要么就是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和不尽人意的现在。
但归根到底,还是来源于你的内心的压抑和恐惧。
因为恐惧,所以自卑,因为内心有缺陷,所以自卑;
因为欲望没有被满足,一直亏欠着,所以爆发了。
越是压抑,想要反抗的冲动就越强烈,没有节食就没有暴食,没有禁止就没有抑制,没有心灵创伤就不会拿食物当做发泄工具。
暴食症的常态是:一旦有了让自己不爽的事情,就开始疯狂进食,吃的自己都快吐了,但是你却很享受这个过程,似乎是心里缺的什么东西在一点点慢慢填补,心里面的阴影好像也被驱赶走了,于是你就越来越向往自己一个人吃饭的场景,向往着能自由,无拘束地吃个东西。
于是,就这样暴食了。
3.方法给你
那怎么克服?
我觉得,暴食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吃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吃饭,而只是大脑异常兴奋,就想把所有可以吃的东西都赛进自己的嘴里,这样才有安全感和满足感。
这种心理状态和动作想法做的越多,相关的脑神经就会愈加细密地缔结交织在一起,变得更加难以改变,最终形成一直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动作习惯。
意识真的很重要,在暴食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吃东西果腹,而仅仅是为了迎合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从而获得快感。
所以,下次在吃东西时,一定要先用意识控制思想和行为。
在吃之前,脑子里要知道自己现在正在干什么——吃东西;
吃东西是为了什么——让自己饱,让自己接下来更有活力和精神去迎接繁琐的事情;
那应该怎么吃——拿起食物,放在嘴边,张开嘴巴,慢慢咬一口,放下食物,闭上嘴巴,上下颚来回移动,牙齿慢慢咬合,将食物从大块变成小块,再从小块变成颗粒。
告诉自己——我吃的是食物的味道,就是这种鲜香的味道可以让我变得更有力量更幸福、快乐。
想象一下,自己咀嚼的是一块有棱角的石头,你要慢慢地细细地将棱角磨圆,将石头粉碎,仔细听听食物在齿间发出的嘎吱嘎吱的声音,再想想自己以前吃其它食物是是不是这种一模一样的声音。
想象一下,自己只有麻雀那样细细的喉咙,如果食物不被咀嚼的很细,自己是咽不下去的,必须是像稠米粥一样,才能被咽下并消化。
然后,这一口食物咽下去之后,再继续回味嘴里的余味,问自己——好吃吗,与之前吃的又有什么不一样,——还想再吃吗?
如果想,那就慢慢地再吃一口吧。
将食物在唇齿间慢慢咀嚼的瞬间变成一种幸福和满足的状态,并享受这种状态,学着让自己沉浸在这种味道里面,获得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这样时间久了,动作次数多了,你的大脑就会慢慢建立起相关的神经网络,当你下次吃东西时,就会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性动作,并且大脑还会致力追求这种舒服和满足幸福的状态。
于是,之前的那种狼吞虎咽的饮食习惯就慢慢被替代掉了,我们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4.总而言之
暴食本质上也是一种习惯,一种由神经支配的习惯。
那么,它就具有习惯的一切特点,也同样能被改掉。
记住,习惯只能被替代,不能被消除。
坏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改掉,那就用相应的好习惯一点一点地替换掉它,最终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想要克服这个暴食症,这种强迫自己慢下来的思维和意识非常非常重要。
让吃饭变成一次专注认真的旅程,而不是一场匆忙急促的战争。
记住,享受它,而不是做掉它。
想要了解更多减肥资讯,就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