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十一个节气——小暑
夏日炎炎至此开始。
一、小暑时节
小暑,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太阳到达*经度,天气开始炎热,但还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故称“小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中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雷暴频繁,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二、小暑三侯
一侯温风至。小暑时节天气炎热,大地上不易寻得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侯蟋蟀居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八月即古夏历小暑节气,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侯鹰始鸷。在小暑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三、小暑习俗
在过去,中国南方地区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2、吃饺子
在北方地区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且饺子的外形像元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
3、吃“三宝”
小暑时节素有吃三宝——*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等作用;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铁等,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绿豆芽性凉味甘,经常吃绿豆芽,可以起到清肠胃、解热*的作用。
四、小暑养生
1、避暑避湿
小暑时节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容易出现精神疲惫等症状,应注意解热防暑,可以通过增加沐浴的次数等缓解暑湿、暑热。
2、饮食忌贪凉
小暑时节气候闷热,脾胃功能减弱,更要注重饮食,切勿贪食生冷食物,以免出现吐泻、消化不良等不适。应多吃一些解暑、健脾的食物,也要多喝温水,减少疾病的产生。
3、注意调节情绪
夏季炎热,人们常常会觉得烦躁不安、易怒、燥热、手心热等等,此时更要注重静心、养心,通过降温避暑等方式,让身心放松下来,也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的愉悦和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