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原生家庭:划清界限,灵*断奶
从糟糕的原生家庭当中脱离的唯一道路,就是从精神上完成和父母的脱离。首先努力实现经济独立,与父母分开居住,独立生活,然后去打造自己的精神世界,比如认识更多的朋友,跟那些让你感到快乐的人建立人际关系,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
完成精神上的断奶
成年后,只有脱离原生家庭,经济、精神独立,摆脱父母的持续影响和控制,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你的大脑才有空间思考,直面曾经受到的伤害,以正确的心态去处理它。
很多人好奇我的原生家庭,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了我的今天。大多数人看到性格开朗、乐观自信,生活、工作、婚姻经营得还不错的人,会本能地认为对方在充满爱与支持的温暖家庭中长大,通常也确实如此。但我的原生家庭跟大家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属于另一个极端。我的经历也能够从侧面说明一个人要想在成年后从原生家庭的影响中超脱出来,其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我出生在安徽农村一个贫穷的、重男轻女的家庭,我有两个弟弟。在我10岁左右,父母把两个弟弟丢给我和爷爷照顾,出去打工了。我每天都要带着5岁的小弟弟去上学,因为没人照看他。每天放学后,我一路小跑回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还要喂猪。当时,我还够不着灶台,要踩个小板凳才能炒菜。我就是这样长大的,父母从来没有辅导过我的功课,我的母亲连字都不认识。
19岁时,我带了元钱去上海打工。19岁到29岁这10年间,我赚的钱基本都给了家里,帮助两个弟弟读书,再后来把他们都接到上海安顿下来。我从来没有后悔做这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父母确实很辛苦,在我有能力的时候,应该帮他们分担。只是在我的个人意识逐渐觉醒后,我发现,不管我做得再多,父母永远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从不感谢我。而且,他们从来没有平等地对待我和两个弟弟,只对我有经济上的索取,对我弟弟却不。他们给我弟弟几十万元付首付买房子,眼睛都不眨一下;我和Peter创业初期十分艰难,他们却只给了我2万元,最后还要回去了。
类似这样不公平的对待,对我的伤害非常大。我母亲曾亲口跟我说:“吃的喝的你跟弟弟都一样,但是如果有10元钱,我只会给你两个弟弟一人5元钱。”其实我根本不在乎那“10元钱”,只是觉得他们不像重视弟弟一样重视我,不像爱弟弟那样爱我。他们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对我弟弟却是无条件的,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我是个生在农村的女儿。
这个事实让我很沮丧,“不公平”三个字像蚂蚁一样久久吞噬着我的内心,导致我长期处于一种愤怒的状态。但是我没办法恨他们,因为他们也是时代和环境的牺牲品,他们没有能力选择成为更好的父母,甚至根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反而觉得我生气很矫情。他们重男轻女的思想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根深蒂固,不可改变。如果能清醒地看到这个本质,你就没办法恨他们,甚至不知道该恨谁。
我与父母之间还有一个矛盾,就是别人的女儿都生孩子,但我不想生,所以不管我迄今为止的人生取得了多大成就,在我父母那里,我都是失败的,一切都不值一提。我的父母从来没有为我感到骄傲,直到现在,母亲给我打电话时,不是抱怨我不生孩子让她蒙羞,就是抱怨又有谁跟她说关于我的闲话,让她没脸见人……每次跟她通完电话,我的情绪都很低落,没有心情做任何事。
我花了差不多10年来消化愤愤不平的心态所带来的影响,这些情绪一度影响了我的人际关系,让我不自信、自我和偏执,总是用很强烈的情绪去表达自己,同时渴望获得更多的认可。但我还是比较幸运的,最后走出来了。
成年后,只有脱离原生家庭,经济、精神独立,摆脱父母的持续影响和控制,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你的大脑才有空间思考,直面曾经受到的伤害,以正确的心态去处理它,即使最终不能改变什么,也能找到方法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平静。
我现在会有意地减少与父母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情感上的交流,因为交流是双向的。我尝试过太多方法,希望与父母建立一种健康的交流方式,获得他们的理解,但他们只会用高高在上的态度,灌输一些让我沮丧、让我觉得自己永远不如别人的言论。这些言论本质上就是“*气”,因为来自父母,所以*性更强,对孩子的影响也是致命的。成年后,如果你没有能力隔离这些来自父母的“*气”,你的一生都会被侵蚀。
还有一些没有能力脱离原生家庭独立成长的子女,成年后,大多会变成懦弱无能、没有安全感、偶尔叛逆,无论在经济还是精神上都无力挣脱父母影响的人。他们人生的大部分决定都被父母左右,身上有着沉重的道德负担。对此,我的建议是,只要你是成年人,能离父母多远就去多远,如果实在无法离开,精神上也要划一条清晰的界线,哪些领域父母可以介入,哪些领域是绝对不可以触碰的。如果你没有能力这样做,或不能贯彻到底,精神不“断奶”的话,你就会继续被两个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教育程度、见过的世面可能还没有你多的人,教怎么活在当下和未来;被两个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真爱的人,教怎么择偶;被两个婚姻质量低下的人,教怎么经营婚姻。你在他们的影响和干涉下,继续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错误的选择,然而后果最终只会是你一个人真真切切地体验、感受,并且承担。
一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就是建立和原生家庭之间的界限。做不到这一点,永远不会真正长大。
希望所有跟我有类似经历的子女,在成年后都能自我教育、自我愈合,脱离父母,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也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明白,真正的爱是支持、包容,是希望对方快乐,而不是控制、索取,以爱的名义绑架亲情。
和父母划清界限
孩子成年后,你做父母的任务已经完成,孩子渐渐不需要你了。你要做的,就是渐渐退出孩子的生活,与他像朋友一样相处,遵守朋友之间的界限。
我曾经收到一个60岁阿姨的求助,说她给儿子买了房,又照顾孙子,可没见儿子多感恩。她最近生了一场大病,儿子儿媳也没有给予多少关心。言外之意就是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来自孩子的回报,这里说的主要是情感上的回报。
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像这个阿姨一样,为下一代买车买房带孙子,为子女奉献了一辈子的父母有很多,尤其是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这批父母。我父母也是这样,一辈子哪怕不吃不喝,也要给两个儿子买车买房娶媳妇。他们已经快70岁了,还在嘉兴那边打工,死活不肯回老家,因为他们觉得只要儿子一天没有成家,只要他们还能劳动,就有义务为儿子赚钱。有些父母会说,自己一辈子为子女付出,从来没有索取过。很多子女也表示,父母从来没有向自己索取什么,或为了自己而怎么样。但是,大家想一想,他们真的没有索取吗?他们所有的付出,真的不需要回报吗?正如前面那位阿姨一样,她不需要回报吗?
他们是索取的,只不过他们需要的回报不是金钱而已。
他们要的是你听话,学业、事业有成;要的是在填报志愿、择业择偶时听他们的安排;要的是你早日成家,这辈子必须结婚生子;要的是让他们有面子,在外面有谈资;要的是你的陪伴,不远走远嫁,就近读书、工作;要的是你在跟前对他们的孝顺、照顾;要的是你接受他们在你的生活中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要的是你发自内心地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你,都是为你好。
现在,你还认为他们从不索取、不要回报吗?
看似伟大的父母,其实大部分终生都没有为自己活过,孩子就是他们生活的一切。如果有一天让他们停止为孩子奉献,他们可能都不知道怎么去生活,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里。很多父母的夫妻关系很失败,就把所有的精神寄托都转嫁到亲子关系上,养育孩子时,不愿放手,也不知道如何放手。当有一天,父母意识到需要放手的时候,孩子可能已经被培养成根本没有能力离开的“巨婴”,甚至有些孩子会成为只知道索取的“白眼狼”。生活中自食恶果的父母还少吗?
希望父母都能认识到一个痛苦的事实:孩子成年后,你做父母的任务已经完成,孩子渐渐不需要你了。你要做的,就是渐渐退出孩子的生活,与他像朋友一样相处,遵守朋友之间的界限。
我们身边有不少这样的父母,像只八爪鱼一样,把孩子捆绑在身边,一厢情愿地付出,自我感动,无形中把孩子推向无法独立的道路,或者毫无节制、无孔不入地干涉孩子人生的每一项选择,期待孩子接受他认为好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因为父母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只是以爱的名义,行着自私、占有之事。其实,真正离不开孩子的是父母,是你的生活需要孩子,而不是孩子离不开你。
希望年轻的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给他良好的教育,让他学会自立自强,为自己的人生奋斗,鼓励他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请给他生活的勇气,支持他、鼓励他,给他真正的爱和关怀。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对你来说,更重要的是经营好自己的生活,给孩子做个榜样,在朝夕相处中带给孩子耳濡目染的熏陶。如果父母的生活只围绕着孩子转,就会成为孩子的精神负担。现在太多痛苦的成年人在令人窒息的亲子关系中挣扎,被所谓的爱绑架,不堪重负,甚至精神崩溃。
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就请学会怎么去爱,学会如何放手。
精神、物质独立是唯一出路
成年后,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父母,重新教育自己、投资自己,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方式成长,跟让自己快乐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过想过的生活。成长,疗愈,最终完成自我救赎。
很多女性向我倾诉,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感受过父母的爱,更多的是偏心、索取、控制,甚至遭受暴力对待。成年后,她们的性格普遍有缺陷,比如懦弱、不自信、暴躁、偏执,还有无法经营亲密关系,讨好型人格,等等,当下的生活也深受过去的困扰。我对这样的遭遇感同身受,真希望能拉着她们的手说:“你所有的痛苦、愤怒都是正常的,你可以哭,可以怨恨,但最终你要清醒地认识到,你现在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成年意味着你要为自己接下来的人生负责。现在没有人可以真正地、实际地对你进行干涉和控制,除非你给予他们干涉和控制你的权利,不要用‘没办法’来掩盖自己的懦弱。记住,你是有选择的。”
成年后,每个人都要和父母建立新的相处模式,先从精神上独立。无论你的原生家庭怎样,要想获得幸福的人生,成为在生活中独当一面的人,你就必须脱离父母,独立去成长。很多婚姻悲剧里的“妈宝男”就是反面教材,他们根本无法独当一面,也没有能力去经营自己的人生,承担起一个小家庭的责任,更别说孝敬父母了。孝敬父母是需要能力的,精神上有爱的能力,经济上有创造价值的能力。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养孩子要像老鹰一样,小鹰羽毛刚长齐,老鹰就把小鹰从巢里推出去,让它独自成长。很多父母喜欢老母鸡式养育,巴不得一辈子都把孩子护在翅膀下,说是爱,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控制、占有。所以鹰不惧风雨,一辈子在天空翱翔,而鸡连草垛都飞不过。
对于那些给你精神造成伤害,像“*气”一样的父母,更要远离他们去独自成长。等你成为一个经济和精神都独立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找到新的模式与父母相处,也会有更多的主动权。不要沉浸在怨恨中,怨恨会阻碍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发展。成年后,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父母,重新教育自己、投资自己,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方式成长,多去跟让自己快乐的人打交道,做自己喜欢的事,过想过的生活。成长,疗愈,最终完成自我救赎。
只有把生活经营得越来越好,手上的选择越来越多,你才会对过去释怀,最终放下,获得内心的平静。如果过得不好,过往的伤害在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人生里,会被逐渐放大,让你越来越难以放手。从不幸的原生家庭中奋发成长,这条路很难,因为从源头上,父母就阻碍了你的发展。成年后,背负着内心残缺的自己前行十分艰难,但是你没有其他选择,必须前进,努力成长、疗愈、变强,实现经济和精神的独立,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不然你的一生都会在不同的泥坑里打转。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原生家庭糟糕的女性,婚姻也一塌糊涂。从原生家庭到婚姻生活,就是从一个坑到另一个坑的无缝对接,结婚几年后不得不离婚,带着孩子伤痕累累地回到原来的泥坑——很多基层女性的现状就是这样。
成年后,要把与家人之间的相处模式调整为朋友状态,保持适当的距离,互相尊重。无界限的亲子关系发展到最后,只会是互相控制、索取和伤害。大多数父母没有这个意识,无节制地侵犯孩子的生活,控制、左右孩子的人生,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侵害孩子。作为一个成长于21世纪的人,为了长远的、更融洽的相处,你要学着反过来教育、影响父母,他们同样需要成长。大家应该都看过有些北大、清华的高才生出国二三十年,直到父母临死都不愿相见的新闻。这些孩子的父母,很可能就是对孩子伤害至深又拒绝成长的父母。
你永远是有选择的
那些用外界的某种观念、思想来给你施加压力、道德绑架,让你屈服的亲情,只能说明你们之间没有爱,只是因为血缘捆绑在一起。对于这种没有爱流动的亲情,你是有选择的,你可以坚定地说“不”。
在我收到的众多求助中,大部分求助者是女性,她们正在遭受的痛苦,大多与感情、婚姻相关,其次就是关于原生家庭。很多人的不幸婚姻其实就是毫无界限的亲子关系造成的连带伤害,比如父母对孩子的各种控制、安排,把孩子当作情绪垃圾桶,无休止地索取和抱怨。很多女性说每次与母亲通话后的心情都能沉到谷底,甚至有些人已经有抑郁的症状。接下来我想跟大家聊聊,有什么实际的做法可以帮助自己脱离这些困境,如何教育父母,以及正确教育父母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要知道,很多父母生孩子,都抱着功利的心态,尤其是老一辈父母,都抱着投资、收割的心态。把生育的目的上升为无私奉献,为了爱,为了体验陪伴一个生命成长的喜悦,需要父母有非常富足的精神世界。只有精神富足的人,内心才能滋生出这种高级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我们当下的生育观念里十分稀缺。
在投资、收割的心态下生养孩子,父母的每一项付出都是在增加成本。成本越高,期待就越高;期待越高,在孩子成年后就越不会放手。那些从小到大的溺爱,无微不至的照顾,都是需要回报的。越是生活在底层的父母,对经济上得到孩子回报的渴望就越大。还有一部分父母需要的回报不是金钱,而是听话、孝顺、陪伴、养老,是择偶、择业上的顺从,是在孩子成年后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许可。抱持投资者心态的父母,很难做到优雅地从孩子的生活里退出。
成年后,我们人生“十万八千里取经路上”跨出的第一步,就是努力从经济上挣脱父母。如果你在经济上还对父母有索取,那所有由父母带来的精神上的压力与困扰,就是你经济不独立的代价。
尽管千百年来,儒家思想向我们灌输很多“父母恩情大过天”“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之类的思想,但你要清晰地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人际关系,建立健康亲密的人际关系,靠的是爱,而爱是互相流动的,父母爱你,你自然而然会爱父母。那些用外界的某种观念、思想来给你施加压力、道德绑架,让你屈服的亲情,只能说明你们之间没有爱,只是因为血缘捆绑在一起。对于这种没有爱流动的亲情,你是有选择的,你可以坚定地说“不”。
说“不”的第一步就是去教育父母。如果他们接受教育,并且愿意和你一起成长,那就好好享受天伦之乐;对于油盐不进,给你造成无休止精神困扰的父母,要坚定地从生活上远离,从精神上切割。教育父母的方式跟他们小时候教育你一样——立规矩,比如哪些事父母可以过问,哪些不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跟孩子一样,说一遍不听,会看脸色,会讨价还价,会试探你的底线,你要做的就是坚持亮明你的态度。如果还是不听呢?想象一下,如果孩子无休止地无理取闹,在地上打滚,父母会怎么做?父母很可能气得一巴掌打上去,这一巴掌就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痛,并让他记住。对父母的教育也是一样,对言语教育无感的父母,就要用一些让他们感到痛、能记住的教育方式。
很多人会觉得:“哎呀,父母年纪已经大了。”“哎呀,毕竟是我妈,头发都白了,辛苦了一辈子,不忍心。”……这个心态就跟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一样:“算了,让他吃那些垃圾食品吧,哭成这样,不忍心。”“他还小,长大就好了,还是给他吃吧。”……我们都能看出这是在溺爱孩子,这样的教育必然会把孩子推到一条偏离幸福人生的道路上,最终害人害己。很多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有原则、有担当,但是为什么就能容忍自己这么溺爱父母,毫无原则地妥协,即使父母是错的,也不去纠正、教育他们呢?
我让母亲感到痛的教育方式,就是切断跟她之间的所有联系,半年多不见她,不跟她说话。当我重新跟母亲建立起联系,再见面之后,她再没有催过我生孩子,或者提其他任何让我不舒服的话题。如果她还是跟以前一样,给我制造精神压力,哪怕跟我半年不联系也无所谓,那下次就切断联系一年、两年;如果她对有可能永远失去我也感到无所谓,照样我行我素,没有丝毫改变,那这种亲情也没有维护的意义。
很多人的父母一辈子都没有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在一些单亲家庭。孩子可能会说:“我的母亲只有我。”对此,我的态度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你的母亲是一个成年人,你应该鼓励她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经营自己的生活。如果她无法做到,只想黏着你,不停地抱怨,把自己对人生的失望、愤懑,像*气一样倒给你、腐蚀你的话,你迟早会被它们吞噬。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你的健康、判断和人际关系,全方位影响你的生活。
对待这样的父母,如果你有能力,可以在经济上扶持,但在生活和精神上,一定要设法隔离。这是你唯一的自救方法,因为你无法对父母的生命负责,你拯救不了他们,他们的生命也不是你的责任。你的责任是对你自己的生命负责,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只有这样,将来你才有可能给身边的人带去一些快乐和实际的帮助。如果放弃自救,大家都只会一起陷在泥坑里,互相侵害、互相折磨。
从长远来说,越早教育父母,越早给父母说清,确定相处的界限,就能越早进入良好的相处模式。那些有道德负担的懦弱子女,除了自我焦虑烦恼外,还要承担一个恶果,就是不知不觉成长为跟父母一样的人,把自己的另一半也拖入浑水,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养育自己的孩子。
希望各位年轻的父母在生孩子之前,想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生。如果抱着收割、投资的心态,那只会收获两种孩子:一是无能的“巨婴”,没有感恩之心,一辈子啃老,压榨父母的劳动力,这种人现在比比皆是;二是有能力却远走高飞,去到你用道德根本绑架不到的地方。养育孩子,是为了体验陪伴一个生命成长的快乐。抱着投资的心态,不如把精力和金钱放在自己身上,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把精神寄托在自己身上,去做喜欢做的事情。把精神寄托在任何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身上,你这一生很可能会不停地陷入渴望与失望当中……女性作为生育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这一点尤其要想清楚。
有爱的血缘关系才是家人
有爱的血缘关系才是家人,没有爱的血缘关系,只会化身为捆绑你的绳索、约束你的工具。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做牺牲品,不用有任何道德负担,去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有一次在短视频平台直播时,一个24岁的小伙子向我求助,从他颤颤巍巍的声音里可以听出,这是个自卑的年轻人。他说自己从小被父亲虐待,十几岁时不堪忍受,离家出走,后来一直在外面打工,也能自给自足。因为在外面生活,很少和父母见面,所以相安无事。但最近他要回老家办事,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他们,他很恐慌,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没说几句,他就在直播间哭了起来。
有些人看到这里,可能觉得好笑,那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那种阴影跟随着你无处不在、挥之不去,让你陷入巨大的情绪旋涡中,而自己又暂时没有能力消化排解是一种什么感受。我当时眼眶也红了,因为这个年轻人的痛苦,我是感同身受的。
我的眼角有一个伤疤,是我母亲用石头砸的,差一厘米我这只眼睛就瞎了。7岁的时候,我母亲用一根拴猪的绳子把我吊在横梁上打,打完继续把我吊在上面,最后还是奶奶看到了,把我放下来。平常我被打得躲在树林里不敢回家,躲在床底下哭着睡着是常有的事。除了打我们姐弟三个,我的父母也三天两头吵架打架,我基本上就是在充满暴力的环境中长大的。很多人看到网上我发布的几篇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以为我的父母只是重男轻女,如果真的只是如此,就不会让我活得跟刺猬一样,愤怒了十几年。
早些年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暴躁,时时刻刻处于一种紧张戒备、准备战斗的状态,通过在网上骂人宣泄情绪,歇斯底里地跟父母、弟弟吵架,同时自卑、焦虑、没有安全感。我一边怨恨父母,一边拼命地讨好他们,通过不断给他们钱,从而得到认可。我在这样焦灼的泥潭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也花了很多年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通过不断地成长、愈合、接纳、原谅、放下,逐渐从创伤后应激综合征当中慢慢走了出来,这个过程真的非常艰难。
那些有类似经历的人,不管你现在正经历着什么样的痛苦和煎熬,你都要知道,你现在是个成年人,你是有选择的。你可以选择远离原生家庭的一切,和过去完全切割,也可以选择在生活和情感上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或者像我之前说的那样,去教育他们,重新建立有界限的、让你感到舒适的亲子关系。总之,你是有各种选择的,现在没有人可以实际地控制你。
如果你一边痛苦压抑,一边又无法逃离,还在渴望关爱,付出讨好,那大部分情况是你经济或精神不独立,还没有建立良好稳定的个人生活,内心的情感支撑体系是个空洞,所以哪怕是“有*”的亲子关系,你还是抱着期待,渴望能从中得到爱、认可与情感支撑。因为即使是有*的情感,也是情感。
从糟糕的原生家庭当中脱离的唯一道路,就是从精神上完成和父母的脱离。首先努力实现经济独立,与父母分开居住,独立生活,然后去打造自己的精神世界,比如认识更多的朋友,跟那些让你感到快乐的人建立人际关系,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你不停地向前,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越来越好的生活,你的内心也就越能够接纳自我,更懂得放下和原谅,最后你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无论做出哪种选择,你都无须承受血缘关系下的道德负担。
我之前看过一个新闻,一位母亲终于找到自己被拐卖30年的孩子,却发现孩子的养母就是当初拐卖孩子的人。她准备向法院控告这个拐卖人口的人贩子,没想到,儿子找到她,却说如果她去告养母的话,他这辈子都不会原谅她,也不会再见她。医院抱错了孩子,养了7年才发现真相,两家父母商量后,都不愿意换回自己的亲生孩子。无论是对于30岁的儿子,还是两个7岁的孩子,有血缘关系的亲生父母完全就是陌生人。这样的案例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有时候,血缘在长久的爱、付出与陪伴面前,是没有与之抗衡的力量的。
所以,是爱,而不是血缘关系,让我们成为一家人。有爱的血缘关系才是家人,没有爱的血缘关系,只会化身为捆绑你的绳索、约束你的工具。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做捆绑下的牺牲品,不用有任何道德负担,去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女性作为生育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因为本能,因为社会的约定俗成,或为了丈夫而生孩子,自己的身心还没有做好准备,也没有能力抚养孩子,那么在今后的岁月里,生活的压力、经济的捉襟见肘、人生的困顿、婚姻的不幸……由此生发的怨气很可能会被统统发泄在孩子身上。正如我的母亲差点打瞎、吊死她的女儿一样,她根本不知道暴力在我身上留下了多大的阴影,不知道成年后的我如何痛苦地跟过去作斗争,不知道对孩子的暴力可以从根源上扭曲她的人格,从精神上完全摧垮她。
很多人没有我这样的运气,一路跌跌撞撞,蜕变为今天这样人格和心理都还算健康的人。太多人一辈子都在精神创伤中无法挣脱,自卑懦弱,命运跟浮萍一样不受自己掌控,然后活成父母的样子,在困顿的生活中,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爱人和孩子。
希望曾经遭受原生家庭伤害的人,能抛开一切道德枷锁,勇敢地去选择,勇敢地走出来,去生活,去野蛮成长,去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我能做到的,你一样可以做到。比起沉浸于过去,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