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食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女心理师女孩因情绪问题暴饮暴食安全感 [复制链接]

1#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hospital/1026/detail/

电视剧《女心理师》热播,剧中李梦饰演的暴食症女孩,每当产生焦虑时,她会出去暴吃一顿,用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可暴食后,她又会自责、恐惧,抠吐就成了负罪感的补偿。

最终身体出现问题,不得不寻求咨询师贺顿的帮助。

饰演者李梦自己也坦言:“暴食症吃的是安全感。”

但事实上,安全感不是吃出来的。它带来的只有暂时的满足,却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01

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没有什么不开心,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两顿。”

心情郁闷、压力大时,美食往往能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带来些许慰藉。因此,吃饭已经成为很多人缓解压力的选择。

我刚进入公司时,面对全新的环境,不知所措。很想融入集体,但缺乏和大家沟通的勇气。

吃饭,在无形中成为最“治愈”我的事情。

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睡觉前的宵夜必不可少。带着吃饱饭的满足感,我才能安心的睡觉。

最终,除了疯涨的体重,我什么都没有得到。因为长胖了,反而还滋生出更多的焦虑。后来才明白,这种满足感并不是安全感。

为什么饱餐一顿会造成这种错觉呢?

有研究表明,高糖的食物,尤其是甜食,在被食用后,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多巴胺的分泌可以让人产生愉悦和幸福的感觉,也就是饱腹过后的满足感。

它的伪装常常让人以为这就是自己寻求的安全感。快乐了,满足了,醒来生活照旧。短暂的快乐和满足的麻痹,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相当多的人,在焦虑、充满压力的情境下,丧失掉了冷静的能力。大脑停止运转,被身体本能的欲望驱使,哪怕是短暂的满足,也要赶紧抓住。

帕斯卡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缺乏思考时,人体和芦苇一样脆弱,只会被原始的欲望支配。

真正让我们暴饮暴食的,并不是焦虑的人或事,而是身体的应激反应。

口腹的满足,带不来内心的安定。

02

哔哩哔哩上,一位博主联合几个有暴食经历的女孩,一起拍摄了关于暴食症的纪录片。

她本人也饱受暴食症的摧残,最早只是有暴食倾向,后来严重到只要身边没有人,她就会疯狂地往嘴里塞东西。

暴食症发展到后期,她陷入两个极端,要么一口都不吃,要么就是暴饮暴食。

不规律的饮食,让她在几个月内瘦成皮包骨头。她自述,那段时间心力交瘁,一度想过了结自己。

她何尝不是把暴食当成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因为压力大,内心缺乏安全感。而这种行为成本小,看似对自己很好。可她终究没有吃出心里的那份安全感,反而还被诊断出患了抑郁症。

暴食只会给肠胃增加负担,短暂地给予大脑一些多巴胺。长久来看,损坏身体,危害心理。

看过一条新闻,国外一位19岁的小女孩,在一个晚上暴食过后,倒在马桶边上。最终法医判定,是暴食导致胃破裂造成她的死亡。

一旦暴饮暴食形成习惯,就会陷入身心双重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暴食症就悄悄侵入到你的生活。内心在痛苦的边缘徘徊,身体也渐渐被崩坏的心态消磨。

03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一个人能够,并且应该让自己做到的,不是感到安全,而是能够接纳不安全的现实。

韩国知名歌手IU,年少成名的她过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