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课程:66分钟
??收听:点击“阅读原文”
最近接连做了几个年轻案例,很有感触。
想系统的来跟大家聊聊,18岁-25岁这个进食障碍群体。这个年龄段,是进食障碍中,很庞大的一个群体,却又是最无助的群体。
上次的分享中,我提到了进食障碍的发展轨迹,很多个案是这样的:从中学开始,到大学最凸出,然后延续到研究生,到毕业后工作,到结婚,到孩子几岁后……
实际上,个案发现自己的问题后,并不会立即求助和解决。通常会自己折腾,或者搞定问题的决心并不强烈。
个案求助,一般有几个关键期:
中学生:快要高考了,学习不下去了,甚至连学校都不敢去,也无法跟同学、老师正常相处了,会选择来咨询。
大学生:大三、大四,面临进入社会,面临暴食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时,才来求助。
考研的:迷茫。比如考公务员、考研、工作,不知道怎么选择,因为进食障碍的影响,连考研无法正常学习了,会来。
研究生:在读研究生,延续了本科的暴食、恶性循环,无法正常生活、学习。
工作的:毕业工作后,各方面搞不定,包括工作本身、人际关系、暴食问题变严重,三重压力,才会来求助。有的个案,在这个时段,会持续很多年的时间。
这个轨迹就像一条线,从前往后、随着年龄增长、不同的阶段,蔓延下去。
是不是年龄越小,发现越早,就越容易治愈?
不是的。
在个案正式入世前,现在硕士学历个案普遍,所以年龄在25岁左右之前:有求助意识,是幸运的。
可为什么她们的疗愈,并不容易?
这跟修行一个道理。年轻的人呢,身体好、头脑好,但阅历少,很多事情没经历过、没体验过,就不能安下心来,因为还有很多贪恋、执着,放不下,自己的经验、智慧又不够。
年纪大的,比如五六十岁,退休了,家庭、工作,都告一段落。阅历、经济能力,这些都差不多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很多自然看破了、能放下了。但这时候身体素质没那么好,头脑也没那么灵光,历世深、机械越深、习气越重,也难啊,不好修正。
所以,相对来说,三四十岁,就是最佳的年纪,容易入道。其实,解决心理障碍,也是类似的道理。
准确说,跟心智的成熟有关。
为什么有的个案,三十好几、四十几了,甚至比20多岁的难度更大?因为心智停留在20岁左右,是个少女心,但身份是中年,这种不一致,导致放不下身份。
年纪小的,如果心态一转,本来就没什么身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她要下了决心,就是轻装上阵,突破起来就没那么多障碍。
年纪小、但心智又不长的,就只能播个种子下去,让她知道有出路。有一天长大一点了,知道往哪里走。但她还需要一段时间折腾,这是年龄属性。
当然,少数有想法、有主见、有悟性的除外。
实际上,22周岁,就应该具备这个心智,去面对、解决问题了。
进食障碍的个案,相对来说,25岁后,入世了、自己也能养活自己了,稍微有力量一些。未进入社会前,那孤立无援的情况,就比较普遍了。
那年轻的个案,怎么办?
如果任其无助,任期自然发展,那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可能就会拖延个十几年,再来解决。
所以,她们需要清楚,自己需要哪些支持,从哪几个方面,来扶持自己、早点走出障碍。
这次的分享,挺重要。主要是给年轻的个案,扫清迷雾,指出明路的。
30岁前的个案,都应该好好听听。
25岁前的个案,更是必须要听的。
做了那么多免费分享,你有用心听吗?
这些信息,来得太容易了,不珍惜。
所以,这次的分享,跟以往不同。试听10分钟,完整收听,需要象征性的收费。
收听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