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食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中医药配伍的严谨性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专业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这段时间没写什么,一是觉得自己积累的知识不够多,与其向外发散,不如多下功夫积累自己;二是我觉得语言的力量略显苍白,说得再多,也不如实打实的干,毕竟只有做出成绩来,才能真正让人折服。

可是,最近一点中医皮毛都不懂的爷爷,开始自己配药方抓药吃了,这让我实在忍不住要站出来说点什么了。

在年前,三国时代,长沙太守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不喜为官之道,在公堂之上行医济世,传为千古佳话,从此一些开馆问诊的医生便有了“坐堂”的美称。

同为三国时代的神医,世人无人不知华佗,却只有医界知道张仲景。而其学术成就远大于华佗,因其传下了一本医学著作叫《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而《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分成了以六经辩证为主的《伤寒论》和以杂病、脏腑经络辩证为主的《金匮要略》两部书。

这两部书上的药方被现代称为经方,这里的经方,不是指经验用方,而是指经典用方(灵得不能再灵了)。

我猜想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智慧结晶,他毕竟是个当官的,有财力权力收集一些民间的名医名方,并将其记载,并组成医生联盟进行会诊。

我接触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近两年的时间。

学了半年,我敢用一些经方的原方来治疗我的病症,效果明显。

学了一年,我敢用一些经主的合方来治疗我的病症,效果明显。

学了一年半,也就是现在,我刚刚敢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在经方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

为什么呢?是我太胆小、太保守了吗?

不是这样!

因为当我对中医有所了解的时候,我便有了敬畏之心。

进入正题

以桂枝汤为例:

桂枝汤: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桂枝汤是一个治疗伤风感冒,发汗的方子。

只把桂枝汤白芍的用量增加一倍,就变成了另一个药方: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药汤是治疗腹痛的。只改变了一味药的用量,作用却完全不同,因为白芍的药性是酸收阴柔的,加大了芍药的用量不利于发汗。

在桂枝加芍药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饴糖,又变成了一个新的药方: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能补中焦气血的,可以治疗心悸。又是加了一味药多了一个功能。

有一次给一位心理学老师,带了一份我自己熬的小建中汤,因为我发朋友圈说这个药是甜的,他说想尝尝。

小建中汤成份为: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他尝了之后说挺好喝,又加了一些评价,这些都是食材,吃不死人啥的。原话我忘了,但我听出略有些贬低之意——这些材料吃不好,也吃不坏。

我没搭理他,我觉得和一个外行人,没什么解释的必要。

而其实我在给他带药之前,还是想了很多的:正如前文,小建中汤是以桂枝汤为底方加饴糖和重用白芍,而桂枝汤是有禁忌症的。

原文: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

桂枝汤是个辛温的方子,如果有*热内盛的人喝了,是会有吐血的危险的。这个在郝万山讲伤寒论的视频中有提到,书中并没有夸大其词。

并传下来两句话,作为桂枝汤的绝对禁忌症: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已亡。

这几样“食材”,是可以要人命的,绝不是吃不好,也吃不坏的。

我一开始没想给他带,见我迟迟未应,他再三提起。我一想,他有肩周炎,关节肌肉问题往往是受了寒邪才会出现的,这样就排除了他的热盛体质;再者,我熬的剂量是古代正常剂量的1/3,是为了长期吃改变体质的,这样轻的药量,即使他是热盛的体质,我相信也不会吐血。我才终于给他带了一份。

这近两年中,我不断的学习与思考,始终没有舍弃敬畏之心。

再以白虎汤为例:

白虎汤:炙甘草,石膏,知母,粳米。

白虎汤是一个去胃热的方子,可以治疗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神经性贪食症。

在白虎汤里加一味人参,就变成了治疗消渴病的方子: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人参汤中,没有一味药是可以降血糖的,甚至炙甘草还是含糖的,但是配伍到一起,就可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又可以治疗消渴(口渴),变成了一张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方(糖尿病现在分1型2型,这个方子可以治疗以消渴症状为主的血糖升高的,但不能治疗胰岛功能消失的)。治疗口腔溃疡、牙银出血相对于治疗糖尿病,只差一味药而已。并且无论怎么改变这几味药的比例,都会影响降糖效果,换言之,这已经是古人总结出来的最佳配比。

一味药可以使药方完全改变功能。这是从多少人的治疗中提取出来的经验?我们现在的实验室里,都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无法知道这几味药在一起是如何起到降糖作用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心存敬畏呢?

中药绝不是外行人想象的那样,随便往里加减,失眠加合欢花,胃热加石膏,医院遇到的多数的医生都是这么加的,于是人们也学着这么加,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老中医”开药的效果都很差,甚至是无效,因为他们早已忘记了对中医的敬畏,他们组出来的药方不伦不类,偶尔能治好一个病,还是蒙上了。

所以拜托不要向这些“老中医”学习,乱加乱减。更不要自己配药方。

不要看我自己配药,快两年了还没吃死,就以为药是可以随便配的,我给自己配的药都是经方,或在经方基础上合方,再者我有10年的易学基础,我对阴阳五行理解的程度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古人常说:不识阴阳,不可为医。就连有些在职的中医师都没整明白阴阳。老百姓一点中医基础都没有,想给自己开方子,还是先下功夫学学吧!

希望看了我这篇文章的人,对中医能有一些新的认识。更要对中医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李夜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