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为诊断线索,发病有心理社会诱因,症状的变化过程与情绪和态度明显有关。
二、临床症状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形象性及深刻的主观体验。
三、各种辅助检查无法解释症状的阳性发现。
四、按器质性疾病治疗效果甚微或无效。
五、除有内脏活动的植物神经症状外,可伴有心理症状。
六、医院医生从躯体专科角度除外器质性疾病。
七、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区分出具体的心理诊断或精神科诊断,如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者称胃神经症、神经性呕吐、肠易激综合征、心脏神经症、神经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等)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
八、因为这类病人一般首先去医院就诊,之后针对他们的症状大多做了详细的查体和辅助检查。一般来讲,医院医生除外器质性疾病外,均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九、医院医生由于对于比较熟悉生物医学模式,对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应用比较少,客观上,由于时间精力和诊断治疗的思维模式比较适合生物学疾病,他们只能注意望触叩听,对谈话性诊断和治疗无力做得到位、有效。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