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原创米雪SMHC进食障碍诊治中心
引言
本文作者米雪曾患进食障碍,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食障碍诊治中心住院治疗,经专业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她在出院后把生病的心路历程和领悟整理成此文,分享给读者,希望帮助更多的人。
住院有两个多月了……即将出院的我回望刚刚入院时的我时不禁感慨,原来两个多月就可以让人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呀。
●入院
今年的元旦节,我刚刚从抢救室里被妈妈搀扶着出院。后来的那几天,在宾馆里休息的我连下床都有些困难,就连走几步路去卫生间都离不开妈妈的搀扶。休息一周后,我在父母的共同陪伴下再次来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启了我为期69天的住院生活。
刚入院时的我,左手小臂上有着数不清条数的狰狞的伤疤——绝大多数是我在刚刚贪食发作完,事后无比后悔焦虑的时候割的。不知道是第多少次了,也许这次是面包、下次是饼干,不敢伸手抠喉咙的我只是俯下身按压着自己的腹部,吐一阵还得再喝好几口水再继续。当然,随之吐出的还有K+、Cl-等等看不见的离子。
房间只有我一个人还好,如果室友也在的话,我还要播放歌曲或是打开水阀来掩盖自己的呕吐声。
我不敢吐很多,因为我自己知道这样做会腐蚀我的牙齿、让我的腮腺肿大,还有腐蚀我的声带——不,我还想要唱好听的歌呢,声音沙哑这一点是怎么也瞒不住的……
在我看来,暴食又催吐这件事和酗酒,甚至和吸毒都是一样的性质。都是在短暂的时间内缓解了压力、让人感到了快乐,但事后却叫人后悔难受、多了一种戒不掉的瘾……它就是一种变相的自残。
神经性贪食症,至今我仍然觉得它是一种令人十分羞耻的疾病,我很难在别人面前提起它……贪食症,顾名思义就是吃得很多很多,也许得这个病的都是肉眼可见的大胖子——不,不是。比起厌食症容易识别的瘦骨嶙峋,贪食症患者在身材上看起来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大多数贪食症患者的体重是正常范围内的。此外,最初的一段厌食经历往往是贪食发作的开端。
●回忆
从我有记忆时起,我似乎就是个超重的小胖子了。从小到大,我从来不知道正常身材的人生是怎样的——直到我开始减肥。
每天晚上都只吃一个小苹果和一盒牛奶,这个习惯持续了两年。最开始也只是限制晚饭,但渐渐地我早饭和午饭也吃得越来越少。那时的我每顿饭都会计算热量值,拿水涮炒菜的油,米饭只敢吃一两口,会因为家里做了蒸饺而不是汤饺而大发脾气(汤饺可以把油挤到汤里沥掉),愿意喝的饮料也只有水(连汤汁的热量也要排除)。
随着时间推移,节食的方法也的确让我变瘦了,我终于可以穿起漂亮的小裙子,更愿意出门来展示美美的自己了。听起来很棒,对吧?但随之而来的是营养状况和身体机能的下降。
那时的我脸色暗黄,八个多月没有月经,雌激素浓度低得检测不出,而且情绪越发阴郁烦躁,明明变瘦了,照着镜子时却越来越不满意……从小就胖的我以为自己变瘦就能像那些小巧的女孩子一样漂亮可爱,但等真正瘦下来了我才发现——我这辈子都永远没法像我所希望的那样小巧。因为胸变平了,我才发现我的肩膀是那么宽,就算瘦成皮包骨也只是侧面看起来扁平了,正面永远都是那么宽。那时的我一天到晚盯着别的女孩子的后背七想八想,羡慕她们为什么可以有这样的小骨架。
此外,我对甜食还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虽然我一直喜欢甜食,但节食后我对甜食的渴望是前所未有的强烈,每次路过面包屋或甜品店都要忍不住多看两眼,反复打量几乎挪不开步子,却又不敢买下它。
我以前对吃播是没兴趣的。节食让我渐渐变得喜欢看各种美食视频,甚至可以花数个小时来制作和销毁食物——我曾经一锅煮了一整袋四十多个汤圆,然后只是把它搅在一起用力捏然后扔掉。再后来,这种习惯变成了嚼吐——不吞下去,只嚼一嚼就吐掉。再后来,就变成了催吐。
我实在没法反抗我的大脑,强行与我的生理本能做斗争——我发现,当我好好吃饭之后,我对甜食的异常渴望以及浪费食物的怪异行为都几乎消失了。
但因为好好吃饭,所以我的体重又回升了。于是我又想依样画葫芦、再次通过节食来减肥。不过,这次我的节食没能坚持多久我就很快进入了贪食状态。
我的内心很矛盾,暴食时一边感受甜食带来的快乐,一边却也想着“那就胖吧,你活该胖”,渐渐地,我贪食发作的频率越来越高,从两周一次慢慢变成每天都有,从不得已而为之变成了“一天不做似乎都少了点什么”的强迫行为。
它的确变成了我用来惩罚自己的手段,而且效果拔群:这样持续大概才过了两个多月,我便绝望地在某次贪食发作后吞下了一大把药物——于是元旦前几天,我是躺在抢救室里度过的了。
●,新年快乐
绝望地一次性吞下了所剩的将近三十粒药片的我,不过是为了能有个正当的理由被送去洗胃罢了。这是我一辈子都忘不掉的经历,因为它实在是太特别、太特别了。它的本质也许只是一种暴食后的清除行为,只不过代价过于大了一些。那几天我没办法正常进食,只能吃一点点流食、挂葡萄糖水,肉眼可见地瘦了好多斤,对于这种病态的体重降低,我也感到异常欣喜。甚至在药物代谢得差不多之后、食欲有恢复的迹象,我还怀念起前些天的日子,恨不得一辈子像那样没有食欲……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除了心动过速、血压升高之外,我还一度产生了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这是极度、极度、极度危险的,是非常非常非常糟糕绝望的体验。我幻听到周围的大家都在议论我,妄想医护人员合谋老师同学设计我(虽然这明显很离谱,但当时我就是深信不疑),导致我做出了凌晨自己拔针跑到大街上的出格举动,甚至有着比那段反复暴食-催吐的日子还要强十倍百倍的绝望感受和求死意念。所幸,随着时间推移、药物被代谢消弥,我的幻觉也渐渐消失了。
但,籍由这次的幻觉体验,我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内心。清醒之后,我意识到这些幻觉其实都是我自己想法的影射。
●“我在外面活不下去啊”
同样是住在四病区,虽然我与大家有着相似的进食问题,但我与她们在心态上有着较大的不同之处。她们常常聊着什么时候能够出院、重获自由,而我却想长长久久地呆在这里,因为我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甚至笃定,一旦出院,要不了几天我就会变回老样子。外面自由的世界对我来说毫无吸引力,甚至可以说,能够入院、得到帮助都是我自己拼命争取来的。
入院没几天,我便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可以说,我是这里最令医生护士们省心的乖孩子之一:我遵守规则,尽量做到无可挑剔。但我这样做并非出于我强烈的想要康复的愿望,相反,我想要变好的欲望不强,听话只不过是我的本能罢了——害怕负面评价。我非常不想被护士指出我的错误,就像我上学时那样,认真听课、按时写作业只为不被老师找到批评我的理由。
我配合,我做这些有利于自己康复的事情仅仅是因为被外界压力要求而不得不这么做。
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我害怕自己好起来的话,爸妈就不会再带我去看医生了,我就得不到帮助了。
我害怕手臂上的疤愈合消失之后,就没有人能藉此体会我内心的痛苦程度了。
我害怕恢复得太快的话,就会被送回去继续读书,没有休息的机会了。
其实,我一直在用一种变相的方式在表达、在求助,只是连我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罢了。
我不敢主动和其他病友伙伴搭话,因为我害怕说不好话让对方尴尬。我怀疑他们觉得我胖却不敢直接询问当事人,因为我害怕得到的回答是他们真的觉得我胖。我认为别人对我的赞美都是客套话,因为我对自己的评价很低,我在想方设法印证自己的低评价是对的。所以说,想要别人喜欢自己的话,首先自己要喜欢自己喔。
感谢四病区住院期间的精神动力学治疗,帮助我挖掘出了这么多我的思考与行为模式,它对于我求生欲的增强、信心的恢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笼中鸟
春节前后的三个星期,我是在六病区(心境障碍专科)度过的。这里没有四病区那样严格的饮食管理、可以自由囤积零食,对患有进食障碍的我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挑战。
这里很安全,但也很无聊。小刀、玻璃瓶就不用提了,甚至我的发夹、笔、沐浴露和洗发水都被收走了,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在护士看护下才能使用。这里的水温永远都是刚刚好,不冷也不热。如果坚持要用指甲把自己抠出血、用头撞墙的话,是会被约束保护在“宝宝椅”上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里是全封闭病房,不可以使用任何电子产品,不得不承认,没有手机使得现实生活里的大家感情更亲密了。此外,由于六病区对防止自伤行为的严格管理,我不得不着手寻找其他的发泄情绪的方式——主动求助。
这里的医生、护士们人都很好,当情绪波动时完全可以找他们倾诉(这也是他们的职责之一)。与想象中医生只负责开药、咨询师负责解决心理问题不同,这里的医生也几乎同时兼有咨询师的身份,除了必要的药物之外,每次查房时也会和我聊一些心理上的话题。渐渐地,我学会了用这种方式来宣泄情绪、向外界求助,不再伤害自己了。
●芝士蛋糕
四病区的病友们几乎个个都是美丽的女孩,而六病区却是什么年龄段的人都有——有十三四岁的初中生,也有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事业有成的中年人,还有身体衰弱的老年人。他们之中好些人都身形肥胖,相比之下我的身材便显得正常起来。
病房里有一位在旁人看来如此美丽优秀完美得无可挑剔的小姐姐,竟然也是因为自己的自卑而感到抑郁。这简直叫人难以理解。也许我们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差劲,只是我们自身的闪光点都被我们选择性地忽略了、盯着那些缺点不放,所以我们才会如此自卑吧。
她不节食,她和普通人一样好好吃饭。她对我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不要因为没法拒绝别人的好意就勉强自己收下,想吃就顺着自己的心意去索要,不需要不好意思。”
我想,我是不是一直、一直都在忤逆自己的心意,一直都在委屈自己来成全别人呢?压抑了自己内心的需求,不代表自己内心的需求不存在呀。也许,也许我其实已经委屈了很久,只是连我自己都把它忽略了呢?
小姐姐有一盒四小块的芝士蛋糕,她希望我们每人两块一起吃掉它。我喜欢甜食,这不是什么令人羞耻的喜好,况且我的确好奇想尝尝它的味道——于是我顺着自己的心意,同意了。
像在四病区的时候治疗师教给我的“正念饮食”技能那样,我仔细地品尝这块芝士蛋糕的味道。不做别的事,不想别的事,只是观察这块蛋糕的样子、嗅一嗅它的香气、感受它的味道。走神了也没有关系,察觉到到走神了就把注意力轻轻地重新拉回来就好了。
只是尝完了这一块蛋糕,我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我感谢我能顺从我自己的心意,尝到了这种蛋糕的味道。此时我已经不想再尝第二块了,我会担心我发胖的。于是我再次顺从了自己的心意,向姐姐解释了我只吃一块就够了。
只是顺从自己的心意就好了。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因为不论是想吃甜食的那部分心意,还是害怕发胖的那部分心意,我都很好地顺从、调和了它们,达到了一种令人惊喜的平衡。
●回归
元宵节那天,我再次回到了四病区。第二次走进四病区的我此时已经和元旦时第一次走进四病区的我大不相同了。这时的我有困难更愿意向医生护士求助,更愿意加入集体与大家交流,也相信我在大家眼里并不是遭人嫌弃的胖子……因此我多了不少自信,感觉自己距离出院的日子也快了。
最重要的是,我感觉我没有必要再逼迫自己暴食催吐、逼迫自己自残了——因为“我的目的达到了”。也许我想要得到专业医疗帮助的目的达到了,父母也对我的疾病更加重视、愿意配合了,我也成功赢得了休假、暂时免去了学业压力……也许这些并不是我的直接目的,但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康复动机。
如今,我马上就要出院了。我曾经以为,我不通过节食的方法来减肥就永远都是个胖子。但,住院期间的经历告诉我,我不需要那样辛苦地逼迫自己、好好吃饭,也是可以使自己的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的。
也许体重与身材并没有那么重要,爱你的人无论胖瘦都会继续爱你。现在的我还是没有完全接纳自己,但是没关系——不会每时每刻都责备着自己、能够集中注意力工作学习,就已经很好啦。剩下的,还可以慢慢再来。
感谢温柔贴心的全体医护人员,也祝愿还在接受治疗的休养员们早日康复哟?
——米雪
医生的话
米雪在出院前完成了这篇文章,从文字中可以感受得出她所经历的苦痛与挣扎。而在住院治疗期间,拥有聪慧头脑和良好领悟力的米雪,通过不断努力和尝试,以及和治疗团队的积极配合,让我们明显地看到了她的成长和改变:除了饮食行为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获得了重新看待自我的角度,那些过去的负面认知有了积极的转变。尽管目前看起来尚有一丝犹疑,但内心的自信心已在逐步地增加。一切的痛苦都有意义,相信米雪会在这个四处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柳暗花明,绝处重生,走出阴霾,去拥抱生命的美好。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食障碍诊治中心
副主任医师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