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满肚子理财知识的汪胖子,一个每天坐在电脑前研究理财和保险的科普博主。
前几天,联防联控发布新10条防疫优化措施,相当于是转向了。
突然转向,很多人可能还不适应。
小汪这两天特意去和国外的亲戚朋友聊了下,因为他们放开相对较早,基本已经中招了新冠。
他们给我的反馈,就是跟感冒发烧的症状差不多,有些人症状轻微,三四天就没啥事了。
也有人比较严重,浑身酸痛,上吐下泻,但熬个七八天也慢慢好了。
目前我们身边中招新冠的人比较少,没有多少参考的样本,大家可能会有点担心。
小汪为此特地麻烦下国外中招了的亲戚朋友,和他们详细聊了中招新冠后的具体情况。
主要有两三个家庭,并且人群涵盖小孩,健康成年人、有点基础疾病的成年人、有基础疾病的老奶奶(70岁以上),应该对大家面对新冠有点帮助。
为了保护隐私,名字采用的是化名。
1、恐惧比身体上的不舒服更可怕
年4月份,亲戚中一位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中招了,称它为川嫂吧。没错,川嫂祖籍是四川的。
川嫂是今年4月0号感染的,当时当地的*策还需要居家隔离。
当时她正怀着孕,有妊娠期糖尿病,据她说当时还真有点害怕。幸运的是4天时间就恢复了,4月0号检测阳性,5月号检测成阴性了。
她提到感染后主要是心理上的害怕,因为当时怀着二胎,还有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健康异常的群体感染了新冠。
不过,当时她每天都有工作人员来电进行关心和询问,心里的害怕感减少了很多。相当于给川嫂吃了一个定心丸。
你说你没食物,他会找人给你发食物;你说你害怕,他会找心理医生给你。
医生对她的嘱咐是多喝水,神奇的是川嫂感染期间并没有什么症状,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安全度过了感染期。
后面也没啥问题,该吃吃该喝喝,顺利诞下可爱的小公子。
2、中招几乎是注定的——川嫂的老公
年11月中旬,川嫂的老公也感染了,他属于健康成年人群体。
川嫂的老公是在上班期间感染的,有个同事阳性了在正常上班,同事咳嗽的时候传给了他。
由于已经到了11月份,当地已经完全放开了,阳性已经不需要强制居家隔离了。
你说奇不奇怪,川嫂当时健康稍异常,中招后,没啥症状。反而是作为健康体的老公要严重些,有发烧咳嗽,喉咙痛,精神状态差些。
不过川嫂的老公在家休息几天,也恢复了,他是第4天症状消失,第7天转阴的。
中间发了一天烧,吃的对乙酰氨基酚退烧。发烧后第二天喉咙有点痛,就吃润喉糖、柠檬泡水,期间也是全身酸痛,情况基本和重感冒差不多。
川嫂有个9岁的女儿,天天和他们在一起,竟然一直都没有中招。果然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
、新冠面前很难逃掉
年11月中旬川嫂的老公中招,由于川嫂的小表弟(9岁)来家待了5分钟。小表弟就感染了,他传给了川嫂的姑姑和奶奶。
这里是另外一个家庭,涵盖人群是小孩和70岁以上健康异常的老奶奶。
中招的老奶奶今年8岁了,是22年12月6号确诊的,她有高血压,各种各样的基础疾病。
由于有基础性疾病,感染后奶奶又拉又吐、发烧咳嗽。还是有不少症状的,但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
医生给开了新冠特效药,过了几天就恢复了。
当时老奶奶又吐又拉,发烧8度左右,万幸的是第4天就恢复了。
川嫂的小表弟(9岁)中招后发烧,流鼻涕,有呕吐,不过他平时感冒也是这个症状。
过了2天这些症状就消失了,几天后也恢复了。
这样看来小孩的抵抗力还是挺强的。
我特意问了一下,目前没有啥后遗症,身边也没有重复感染的病例。她们给我回答是没啥特别的后遗症。重复感染的是有,但不多。
当然,我问的人样本量比较小,只能作参考,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情况。希望给大家在面对新冠时有所帮助。
PS:川嫂还提供一个数据,她工作的地方是幼儿园,有70个员工,基本全都感染过了,大部分都是感冒症状。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为什么想写身边亲戚朋友中招后现状呢?主要看到现在国内慢慢放开,很多人心里还比较担心。就希望这些真实的经历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期间我有过很多顾虑,聊的人群是否能理解?大家是否能接受?但只要足够真诚,我便有了底气。
好了,真实的案例聊完了,大家就当个故事听听,里面覆盖人群还挺多,应该会有些收获。
另外,前些天广州16万感染者仅4例重症,重症率只有万分之0.25,重症的比例还是非常低的。
既然慢慢放开已成定局,我们再恐慌也没啥意义,只能面对。
这几天有专家根据数学模型测算,最终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感染一次,咋办呢?
该治疗治疗,该休息休息,该工作工作。人的恐惧来源于未知,可以尝试问问身边朋友,他们中招后的情况。
关于预防和治疗,小汪也挑了篇深圳市卫健委的科普文章,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个人防护九个关键问题!权威解答
网传“新冠8盒药”不靠谱!该备的是这些“对症药”
医院!看完这本居家手册就明白
其实,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备一些常用药;保持规律作息,多运动,提高自己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