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食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被伪装的自闭症女性自闭症数量少的原因 [复制链接]

1#


  众所周知,国内外报道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大抵比率为4:1,阿斯伯格综合征(AS)男性似乎更高。


  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公知和学界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和争议,且越来越明显。


  目前有几种主要观点在解释男性ASD居多的现象。如:


  遗传保护作用、极端男性化大脑理论、行为表型的性别差异、女性更晚接受诊断、女性保护因素假说、女性诊断不足、印记大脑假说等等。


  甚至还有性别角色期望相异文化、父母报告中存在性别偏见等观点。这些理论和假说交织在一起,使得ASD性别差异变得扑朔迷离。


  相当部分神经科学家认为,女性ASD发病率及人数,可能被显著低估了(Devlin,)。


  而关于男性ASD偏多的原因,具体解释有以下几个方面。


  01遗传


  从现代生物学观点来看,ASD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既如此,导致性别差异的遗传因素一定发挥着导引作用,如雄性激素信使信号在男性发育或X连锁突变中发生作用,使其相关遗传作用在男性身上表现更为严重和凸显,因此男性ASD显得更多见。


  02极端男性化大脑理论


  认为ASD的大脑异化导致男性特质被极端放大,例如关联脑皮层面积增大和网络连接趋弱,从而强化了系统性思维(所谓直男或是理工男),却消弱了共情思维或是情商能力(Baron-Cohen,)。


  03印记大脑理论


  认为基因组印记导致男性容易罹患ASD,意即父系遗传给子代的特性强于母系所致。这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相对应,精分的遗传则主要来自于母系。


  关联基因的变异导致社会认知损害,而且两者具有相反的基因变异基础(Ciaramidaro,)。


  据称,母系和父系基因组可能具有对立的生殖利益,潜词是,父母在争夺子代利益方面具有遗传的对立性。这种假说出台以来,虽备受诟病,但拥趸不少。


  04女性保护机制


  认为女孩患ASD需要比男孩更多极端基因突变,才能发病。哈佛大学的一个团队研究发现,被诊断ASD或是其他神经发育障碍女性的整个基因组中,比患有相同疾病的男性带有更多有害的基因突变。


  说白了,女性ASD需要更多基因的变异才可发病(Jacquemont等,)。


  05女性诊断不足


  持这种观点学者认为,女性通常具有更好的表面社交模仿能力,以及情商普遍偏高特点,即使患有ASD,也不会比男孩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她们很难被诊断出来。


  就是说,女性行为对ASD症状的掩盖性很强,不易被发现。就连AS著名学者艾德伍德在其专著中提到,阿斯伯格综合征少见于女孩解释,并未得到客观研究所证实(Judith,)。


  此外,还有人称,女性ASD的行为表型与男性差别很大,这就导致以男性ASD特征所设置的诊断标准,根本不适用于女性ASD诊断(Bargiela,)。


  临床观察确实发现,ASD女孩的症状,如多动、冲动、问题行为及刻板特征不及ASD男孩凸显。女性可通过社会取向行为,掩盖自身的ASD症状。


  还有证据表明(Rhind,),较多见于女性的社交焦虑、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非自杀性自伤、摄食障碍等同样是ASD最易合并出现的病症。


  言外之意,患有这些疾患的女性也可能同时伴有AS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