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食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致敬了不起的中国医生中国精准医学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

随着当今世界发展,医学研究在不断地提升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医生也被人认为是一项神圣的职业。作为医生,医院对病人救死扶伤的临床医师,更有很多为科研贡献一生的学界泰斗,如抗击新冠的领军者钟南山、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科研为我国医学做出卓越贡献。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百度文库、百度学术联合SpringerNature推出「中国医师节」专栏,让我们共同发现那些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疾病新研究;并向中国医务工作者们道一声真诚感谢,致一份崇高敬意。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对身材不满意程度与妄想强度有关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Nervosa,AN)是一种非理性的、高度偏执的信念,其显著特点是尽管有可能导致消瘦、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但患者仍坚信自己需要减肥,即使他们的体重实际上已经过轻甚至严重不足了。研究发现,这些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对妄想强度的信念更强,有可能对自己的体型不满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研究人员调查了21名接受神经性厌食症住院治疗的成年人(95%为女性;平均年龄27岁),询问了一系列与他们对自己身体的看法相关的问题;旨在调查成人住院患者对自己的身材不满程度与其妄想强度信念之间的关系。

为了比较洞察力水平和对身材的不满意程度,参与者还被要求对他们对自己身材的满意程度或不满意程度进行评分。近25%的受试者对自己的身材都有着强烈的“错觉”(妄想)。

原文:

RachelBartonetal.DistinguishingdelusionalbeliefsfromovervaluedideasinAnorexiaNervosa:Anexploratorypilotstudy,JournalofEatingDisorders,,105

中国成年人乳制品摄入量与癌症风险相关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名中国成年人的数据收集和平均10.8年的随访,发现乳制品摄入与肝癌和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呈显著性正相关。

该研究利用嘉道理生物库前瞻性研究,在-年间从全国10个不同的地区(5个城市地区和5个乡村地区)招募年龄介于30-79岁的志愿者,收集其包括乳制品在内的主要食物种类的食用频率、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和生活方式等基本信息。在本项研究所包含的51万余人中,20.4%经常食用乳制品(每周至少一次),68.5%从不或很少食用乳制品,人群平均乳制品的消耗量为每天37.9克,而经常食用者的平均消耗量为每天80.8克。

图源:Pixabay

在平均10.8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到个年龄介于35-79岁的癌症病例。对包括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抽烟、饮酒、体力活动、癌症家族史、身体质量指数(BMI)、大豆和新鲜水果摄入量以及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情况(针对肝癌)等一系列可能导致混杂效应的因素进行调整后,研究人员发现,乳制品摄入与癌症发病风险呈显著性正相关:经常食用乳制品者的癌症总体发病风险提高9%、肝癌发病风险提高18%以及女性乳腺癌风险提高22%。每天每多摄入50克乳制品,总体癌症风险、肝癌风险和女性乳腺癌风险就会分别提高7%、12%和17%。

在中国,乳制品消费量远低于欧洲和北美,且人们通常食用的乳制品类型也略有不同,因此在中国人群中研究乳制品摄入与癌症风险的关联十分重要。虽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常食用乳制品和某些癌症之间可能存在直接关联,但必须意识到乳制品所含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健康十分重要。

原文:

MariaG.Kakkoura,etal.,Dairyconsumptionandrisksoftotalandsite-specificcancersinChineseadults:an11-yearprospectivestudyof0.5millionpeople,BMCMedicine,,20(1)/p>

“中国精准医学”——从孤独症到慢性病

由于个体在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患有同一种疾病的人可能不会对某种疗法作出相同的反应。为了理解这些差异,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大型数据集,希望借此确定特定疾病的分子模式。连同基因检测,临床医生就能为患者选择“量体裁衣”的个性化疗法,这就是所谓的精准医学。而中国的精准医学和大规模人口研究,正在帮助揭示从孤独症到遗传性耳聋等一系列疾病的特征。

年,中国政府将精准医学正式纳入“十三五”经济规划,提出“促进精准医学的创新和工业化”,这极大推动了国内精准医学的发展。同时,精准医学被列入“健康中国”规划,以期利用精准医学来解决中国在医疗保健上面临的一些主要挑战,例如癌症发病率上升和人口老龄化相关问题等。

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家和慢性病研究员陈铮鸣表示,中国拥有14亿人口,这意味着中国在利用大数据研究健康问题方面有着巨大潜力。陈铮鸣是中国嘉道理生物银行(ChinaKadoorieBiobank)项目的带头人,这是一项年启动的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研究在刚开始的4年里从中国10个地区招募了逾51万名成年人,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检测的方式采集数据,并存储了受试者的血液样本以供未来研究。

一名儿童在合肥参加孤独症儿童数学竞赛。中国计划通过精准医学的发展,提高孤独症的临床诊断。

年至年期间,医院的发育行为儿科医生李斐领导开展了布美他尼(bumetanide)作为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潜在药物的II期临床试验,并发现该药物能减轻一些ASD患儿的症状,如严重沟通困难等;但对另一些患儿并无效果[1]。李斐一直在招募ASD患儿加入上海孤独症早期发育研究队列,希望通过收集大量ASD患者的健康数据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自年至今,她收集包括脑扫描和血液样本在内的数据,该研究现已入组了多名患儿。

参考文献:

[1]Dai,Y.etal.Sci.Bull.66,–()

原文:YvaineYe,TailoredTreatments,Nature,,,S49-S51

以上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

告诉我们是否喜欢本期内容呢?还希望看到什么样的科研信息?非常期待您的反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