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tingDisorder
进食
障碍
那些关于进食的你该知道的
我们的身边可能有这样的朋友:
小A说:我看到食物就激动,“两眼放光”一直吃吃吃,一定奋战到自己撑不下为止,一顿胡吃海喝后又觉得内疚,就用催吐、导泻的方式让自己舒服一点
小B说:我体重35KG,身边的朋友都说我“骨瘦如柴”,“风一吹都要飘起来了”,但我觉得自己还是胖,腿腿不够细,所以我每顿饭都吃的特别小心,只敢吃菜叶子,吃一点就已经很饱了,吃完以后就使劲运动,把这些热量全部消耗下去,因为我太怕长胖了!
如果出现了上述这些行为,那就要当心哦:有可能是得了进食障碍了。那么进食障碍到底是个什么病?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进食障碍
是什么
进食障碍是指以异常的进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有显著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心身疾病,主要包含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暴食障碍等。
神经性厌食症
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相对于需求而言显著的低体重(成年人为BMI18kg/㎡),并且即使处于显著的低体重,仍然强烈地害怕体重增加或者变胖,或者有限制体重增加的行为(包括并不限于催吐、过度运动、导泻等)。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因长期低体重可能导致身体多系统损害,是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神经性贪食症
常有反复发作的暴食,进食量多,速度快;并且同时伴有不恰当的代偿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催吐、导泻、利尿剂、过度锻炼等),对自我的评价也受到自身体型的影响。
暴食障碍
与神经性贪食症相同的反复发作的暴食,且进食直到不舒服的饱腹感出现,未感饥饿时大量进食,因进食过多感到尴尬而单独进食,进食后厌恶自己,对这样的暴食感到显著的痛苦,但不伴有代偿行为。
好发人群
及病因
进食障碍好发于青年女性,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10,青春期及成年早期都是进食障碍的好发群体。
关于进食障碍的病因,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可能与神经生物机制、心理、社会文化等综合因素相关。已有的研究表明,五羟色胺系统的基因多态性,个体的童年经历、家庭模式以及人格特质可能与进食障碍有关。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进食障碍患者一些特定的脑区结构和功能连接可能存在改变,涉及前扣带回、颞叶等,但还待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其发病机制。
得了进食障碍怎么办
积极就医一定是最开始最重要的一步,不要相信网络上那些危言耸听的论断和所谓的“科学”的偏方,第一时间寻求医生及专业人员的帮助才是最理智的选择;
经明确诊断后,全面配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并定期随访,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否系统而全程地参与治疗,是否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方案的制定按时复诊随访,这些都是与预后直接相关的因素。
重点来啦!!!
经过小编前面一阵卖力的科普,相信大家已经对进食障碍有所了解。好消息好消息!!!目前华西心理卫生中心正在开展进食障碍的病因学研究,现招募进食障碍受试者若干名。如果你或者身边的朋友有上文中的症状,想要得到进一步专业的帮助,可以联系我们!
经评估筛选符合条件后,您将获得:
(1)免费的价值元的头部功能性磁共振扫描(磁共振扫描安全可靠,无创、无辐射危害);
(2)免费的全面进食相关行为和心理测查;
(3)专业团队的饮食指导和随访评估。
所有项目均不收取任何费用!
有意者请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