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食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救命,谁能扛得住在家吃火锅的魅力 [复制链接]

1#
哪专治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文章转自:浪潮工作室

想吃火锅这件事,不分时间不分季节不分地点。

天热,那就空调开低点再吃。天冷,那更得吃火锅暖暖。心情好,火锅奶茶,快乐加倍。心情不好,更得整点火锅,消愁套餐。

太多美好的记忆都与火锅局相关,无论是过年过节的家庭聚餐还是朋友聚会,围着一起吃火锅,大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一盘肉,一锅汤,一次围绕着火锅的碰杯,就可以轻松打破隔阂。实际上,年轻人对家庭氛围的想象,已经离不开火锅了。

没吃过火锅的冬天,就不算完整

对于现代中国人而言,最难离开的食物之一,就是火锅。无论新式菜肴如何层出不穷,火锅仍然是冬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是每个商场都有西北菜、江浙菜、湖南菜,但火锅店一定是标配。火锅,选择困难症的春天,无论是朋友间的熟人局,还是与同事领导客户的“陌生人社交”,众口难调的场合,火锅就是答案。

《年中国火锅行业发展与消费行为监测报告》显示,一星期去火锅店至少一次的消费者占60.3%。火锅,总会在各种聚餐选择中跳出来,成为你的第一选择[1]。

截至年12月底,全国共有39.5万家火锅企业,其中四川省最多,占比高达12.4%,重庆火锅门店数超过3万家,位居全国第一,成都、北京、西安紧随其后,数量都超过了1万家[2]。

门店数量多,火锅的种类也足够丰富,不同的食客,总能找到一款火锅“烫平”生活的种种烦恼。

可以是带着地方气息的风味火锅,东北酸菜白肉火锅、海南糟粕醋火锅、粤式海鲜打边炉、云南野生菌火锅、贵州酸汤鱼火锅,也可以是不挑人的潮汕牛肉火锅、椰子鸡火锅、花胶鸡火锅。市面上火锅纷繁的种类背后,是由食客撑起的火锅文化。

以清淡为主打的海南椰子鸡火锅,是火锅界的一股清流/图虫创意

年轻人爱吃火锅,就连对家的想念都离不开火锅。尤其对于海外生活的人来说,火锅是最想念也最能“复刻”的中国味道。

火锅,留学生心中的白月光。去亚超买好调料就成功了一半,其他食材处理起来也很简单,对于厨艺欠佳的学生来说,能在大洋彼岸创造出家的味道的,大概率就是火锅了。

对于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通勤蜗居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或者没有那份厨艺来制作一顿美味家宴,而在家吃火锅,是我们离家庭氛围最近的时候。

在家吃火锅,省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份温暖/图虫创意

在一二线城市中,每周都要做几次饭的年轻人,占比达到48.1和55.8%。但在四五线城市,这个数字分别是41.9%和39.6%。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似乎更期待家庭美食带来的治愈时刻。但是一线城市48.3%的朋友做饭水平只是“一般,糊口水平”,甚至还有一些人保持了“煮泡面都费劲”的清醒认知[3]。

于是,火锅就太友好了。不需要厨艺,选对火锅底料就成功了一半,火锅热气腾腾,这样的时刻把我们从疲惫中解救出来一次又一次。

也正因如此,阳台火锅才会火起来,上海的露台火锅一度成为网红打卡点。这也吸引更多的人在家中煮火锅,家的感觉就在一顿火锅。

然而,为什么火锅能成为家庭的代名词?为什么所有的食物类别里,火锅,最容易令人打开心扉?

火锅一鼎,乡音一片

不论哪个年代,也不论东方西方,食物所蕴含的东西远超其本身,食物是一个家庭的关系纽带,也是一种身份认同,吃火锅更是一种情感体验。

吃火锅的习惯深植在中国人的美食基因中,在漫长的进化史中,火锅逐渐形成了北方区、南方区、西南区。火锅种类繁多,以致于每个人想起家乡菜,总能想起一种独属于当地的涮火锅方式。火锅,是每个人的家乡菜。

牛油九宫格火锅,满满的川渝风味/图虫创意

喜辣与其说是喜欢一种味觉,不如说是喜欢一种文化氛围。四川人的火锅里,是大家一起吃辣的那种欢乐与畅所欲言,入乡随俗,是对四川“巴适”不拘束的文化认同。香辣、咸辣、酸辣是湖南人的味蕾偏好,是“湖南人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的性格写照。

东北酸菜白肉,把酸菜炖得软烂,五花肉切得薄透,外面冰天雪地,屋内热气腾腾,这是东北人的年味。潮汕人最不能理解吃牛肉竟然还要蘸料,牛肉的本味才是最值得品尝的珍馐。

潮汕牛肉火锅,吃的是牛肉的本味/图虫创意

这种味蕾上的默契,无不在为我们带来这种认同感。而一群人能够坐在同一个火锅前,恰恰也证明了对彼此的接纳与认同。

食物的变化实际上反映着一个人生活状态的变化。

曾经我们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火锅很难进入一日三餐的视野。正是在两个人以上的家庭构成后,才有了多人共餐的习惯,火锅正是共餐的典型代表。

火锅能带给我们幸福感,这种共餐本身就有很多好处。一些医学研究表明:家庭共餐的频率与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健康显著相关,经常在家里共餐的家庭,家庭关系会更加友好,幸福感更高[4]。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城市居民在家吃饭的比例就有显著下降。回家一起涮火锅,这样的体验在实现亲密关系的陪伴和交流中显得更为珍贵和重要[5]。

经常一起吃饭的家庭,更加友好和睦/图虫创意

火锅本身也代表了一种融合。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搞笑视频,南方媳妇到了北方,家里吃火锅就出现了搞笑的一幕:南方媳妇儿把粥倒进了火锅里,北方公公崩溃地希望来点酸菜白肉炖炖,但最后就着火锅每个人都能下喜欢吃的菜。

这是顺德粥底火锅碰上了东北酸菜白肉火锅。火锅代表着融合,火锅可以调和各种矛盾,给我们带来归属感。由于每个家庭条件不同,而火锅又有很强的包容性,不挑环境、不挑食材,也就能带给每个家庭独一无二的感受。

《年火锅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吃火锅的理由前三是有家庭聚会、朋友聚餐,以及直白的“自己想吃”[6]。

正是这种和“家庭”、“归属感”紧密的联系,才让如今吃火锅的场景与意义发生着改变。

在家吃火锅,

是对朋友的最高级别肯定

聚在一起吃火锅,唤起的是家的氛围。对于离家在外的大城市年轻人来说,想要快速和一个人熟悉起来,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请他吃火锅,一顿不行就两顿。

在中国,约火锅已经成为都市人重要的社交方式之一。

张光直在《中国食物》的附篇中指出:“中国人尤其专注于饮食,而且饮食也处于许多社会互动的中心,或至少伴随或象征着这些社会互动[7]。”

火锅,就是最能促进人们社交的一种饮食形式。团团而坐,每个人都是这顿美味的制造者,你帮我夹一块羊肉、我帮你捞一个虾滑,来往之间,就对彼此的喜好性格有了初步了解。火锅桌上的社交,也就没那么尴尬了。你不用察言观色点别人喜欢吃的菜,也不用费尽心思去“热场子”找话题。

火锅的社交属性,能让桌上的人迅速熟悉起来/图虫创意

正因为火锅的社交属性,“一个人吃火锅”这件事就显得很孤独。火锅店会在你独自一人来吃火锅时,体贴地在你对面放个玩偶;一人食的火锅直接在座位与座位之间加上了隔板,消除彼此的尴尬。

对于现代人而言,能一起吃饭不代表特别好的关系,但能一起在家吃火锅的,绝对是真“过命的交情”。

在家约火锅,成了当代年轻人的一种解压方式

牛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人们越经常与他人一起通过吃饭来社交,他们就越有可能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快乐和满意。这里说的吃饭,并不是凑单吃便餐,而是通过吃饭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8]。

而在家吃火锅这件事,是最能增进彼此了解的一种社交方式。你可能会邀请不熟的小领导一起下馆子,但能跟你在家一起吃火锅到眼泪横流的,一定是值得信任的“铁哥们”。

在家吃火锅作为新的社交形态,成为了年轻人待客的最高礼遇,其背后的涵义不难看出,正是分享与亲密。能一起在家吃火锅的人,正是“家人”。

组一个阳台火锅局,叫上推心置腹的好友,再拉几个想要结交的新朋友,一块红润油亮的好人家手工牛油老火锅底料下锅,在火锅底料飘香的氛围之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变得更小了,让我们得以逃脱日常的疲惫。

你可以去高级的餐厅赶赴一场优雅的约会,但是家庭火锅带给你的是自在真实的状态。

吃火锅,撸起袖子,扎起头发,展开架势烫涮,然后大快朵颐,你可以暂时不优雅,卸下武装,生活中的紧张胆怯,都会被家庭火锅局接纳,就像你无论何时回去,家都能兜住你的所有情绪。

每餐饭都是一段光阴。火锅所蕴含的绝不仅仅是吃饱吃好,家庭火锅让我们花时间一起准备食材,享受美味,从容而休闲地聚餐,承认舒缓的价值,不被每一天的紧张节奏推着走。它提醒我们,生命不是一份待办清单,值得做的事就要花时间恰如其分地做,坦然享受家庭火锅所带来的的“慢”和温暖。

在家吃火锅,是年轻人对家的想象。热气氤氲之时,年轻人难得可以卸下防备,解锁生活的多种形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